这首诗名为《春色》,作者凌云翰是元代诗人。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寒不能生暖不消",形象地写出冬寒未尽,春意却在悄然萌动,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显现。"融融转觉望中遥",通过"融融"形容春日和煦,"望中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期待与向往,仿佛春天在远方召唤。
接下来的两句"东皇富贵谁能识,尽把黄金铸柳条",寓意深刻。"东皇"常指春神,这里暗指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诗人说春的富贵无人能识,似乎在感叹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的馈赠,将春天的美好视为理所当然。"尽把黄金铸柳条"则以夸张手法,比喻人们用黄金来象征财富,却不如春天的柳条那样富有生机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珍视和对人间繁华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春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