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

青灯伴微吟,烦暑犹蒸炊。

风声如山雷,怒落窗西篱。

砌蛩泣候莎,老树鸣高枝。

桂魄忽婵娟,夜气侵凉絺。

莼羹岂不怀,未了一载痴。

依依游子情,堂萱重驰思。

祇将冰雪心,或可为母慈。

清白为家箴,夫岂世俗知。

南来秋复秋,剩喜瓜及期。

娱亲已可望,须记思亲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青灯下低声吟唱,炎热的暑气仍蒸腾不止。
风声如同山中的雷鸣,狂烈地打在西边的篱笆上。
台阶上的蟋蟀悲鸣,老树在高枝上发出响声。
明亮的月亮突然显得格外圆润,夜晚的凉意透过薄衣。
对莼羹的思念怎能忘怀,但离别已有一年多的痴迷。
游子的心情依依不舍,母亲的思绪也随着飘向远方。
只愿我有颗冰雪般纯洁的心,或许能展现出母爱的温柔。
清廉正直是我们的家训,这岂是世俗之人所能理解的。
秋天又来临,只因丰收的季节临近而感到欣喜。
孝敬父母的愿望即将实现,记得在思念他们的时候要常记心头。

注释

微吟:低声吟唱。
烦暑:炎热的暑气。
砌蛩:台阶上的蟋蟀。
婵娟:形容月亮圆润。
痴:痴迷,执着。
堂萱:指母亲。
冰雪心:比喻纯洁的心。
清白为家箴:清廉正直的家训。
南来秋复秋:秋天又来临。
剩喜:特别欢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诗人独坐在青灯下,环境氛围营造得十分生动。"烦暑犹蒸炊"表明虽然已到秋季,但热气尚未完全消散,给人一种依旧炎热的感觉。而"风声如山雷"则通过对比,将风声形容为如同山间巨雷,表现了风势之大。"怒落窗西篱"描绘出风暴来临时那种狂野与力量。

诗中还穿插着自然界的细节,如"砌蛩泣候莎"写出了蟋蟀在墙角哀嚣的情形,"老树鸣高枝"则是树木在风中发出声响。"桂魄忽婵娟"可能是在形容桂花或月亮的美丽,但也暗示了一种孤寂与清冷。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流露,"莼羹岂不怀"表达了对过往事物的怀念,而"未了一载痴"则是在叙述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对时间的无奈。"依依游子情"显示出诗人对于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深,"堂萱重驰思"则是通过对家中庭院景物的描述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祇将冰雪心,或可为母慈",这可能是在比喻一种纯洁无暇的心灵,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希望能够得到如同冰雪般清澈的母亲之爱。"清白为家箴"则是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而"夫岂世俗知"则是在质疑社会是否能真正理解这种家风。

最后,诗人写到了秋天的来临和瓜果的成熟,通过"娱亲已可望,须记思亲时"表达了一种对家庭温馨时光的期待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初秋夜晚的静谧氛围,以及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

杨学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云楼

楼前山色青如鬟,楼高夜映心斗寒。

推窗纵目纳吟思,倚槛爽气生眉端。

荒烟宿霭迷野甸,古崖怪石横惊湍。

城孤下瞰天蘸碧,日永坐听风鸣銮。

登临独慨城郭是,把酒一酹还三叹。

虽未如元龙高卧之百尺,已不减庾公步月之游观。

又何须黄鹤霄汉之浩渺,亦可想岳阳烟水之弥漫。

岿然独立贺江许,已矣楼中沸歌舞。

胜境无诗亦可羞,谩自檐楹庇风雨。

望云人远迹生尘,祇有江流自今古。

形式: 古风

题汪水云诗卷

握手论心不记年,重逢仍似地行仙。

琴弹碧玉时三弄,袖有骊珠近百篇。

岳麓晓行云外履,湘潭夜醉月中船。

它时归隐西湖畔,能把新诗寄一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高氏子

十数年来聋耳聩,可将社酒便能医。

一心更愿清盲了,免见豪家小马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其十)小亭

方亭惟四柱,对峙花竹间。

下有雪岭水,淙流日潺潺。

宛如双綵舸,缆向春波湾。

欲起江湖心,而奈风涛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