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缺月词》由元代诗人陆仁所作,通过对“缺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完美和谐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月体无亏缺”,开篇即以满月的形象作为参照,强调了月之完整无缺的状态。然而,“日照乃自偏”一句转折,指出即使在满月之时,太阳的光照也并非均匀地覆盖整个月亮,暗示了现实中的不完美和局限性。
接下来,“安得长合璧,与天相周旋”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能够长久保持完整、与天地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的渴望。这里的“合璧”象征着完美的结合,而“与天相周旋”则意味着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缺月词》通过对比满月与缺月的不同状态,以及对完整和谐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局限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