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翁妪

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覆水或旦暮。

乃习无情缘,永与天壤固。

停舟一访古,久欲祛此锢。

父老向我言,曾是梁朝墓。

衣冠化黄土,古丘亦成路。

当年殉金棺,兹物独如故。

阅世如过客,兴亡了不悟。

时借牛砺角,敲火戏童竖。

形式: 古风

翻译

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时砍下云根,偶然树立这对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易许诺,覆水可能转瞬即逝。
竟习以为常,无情之缘永存天地间。
停下船只为访古,长久以来想解开这个束缚。
乡亲们告诉我,这里曾是梁朝的墓地。
昔日的衣冠已化为尘土,古老的坟丘也成了道路。
那时的人们为金棺殉葬,唯独这物件依旧如故。
看遍世间沧桑,兴衰变迁全然不觉。
有时借牛磨砺角质,孩童们玩火嬉戏。

注释

束艾:捆绑艾草。
楚俗:楚国的风俗。
铸金:铸造金属。
秦民:秦国的民众。
斲:砍伐。
云根:比喻高大的树木。
翁妪:老夫妇。
莓苔:青苔。
偕老:相伴到老。
覆水:泼出去的水,比喻不可挽回的事。
无情缘:无情感的联系。
砺:磨砺。
童竖:儿童。

鉴赏

这首诗名为《石翁妪》,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对石头雕刻的老翁老妪形象,它们在岁月中静静地矗立,披覆着莓苔,以风露为伴。诗人感叹世人的变化无常,人们轻易放弃誓言,而这对石翁妪却永恒不变,象征着坚贞与长久。

诗人停船来访,听闻这石像曾是梁朝的墓葬遗物,衣冠已化为尘土,古墓也成了寻常道路。然而,那殉葬的金棺中的物品——这石翁妪,依然如故,见证了世事沧桑。诗人以“阅世如过客”自比,表达对世间兴衰变迁的淡然态度,同时也寓言般地提到人们磨砺意志和孩童无知的游戏。

整首诗通过石翁妪的形象,寄寓了对历史沉淀、人事更迭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坚守与恒久价值的赞美。林景熙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斋道旧有作

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

何人斧为薪,遗根尚依土。

缅怀赤炜初,郁若翠蛟舞。

其下有桥门,雍雍冠带聚。

万物递衰盛,千载一仰俯。

射策君先登,气勇不再鼓。

邅回三舍间,我亦跻寸武。

云雷膏尚屯,有志良独苦。

空山少芝薇,大泽多网罟。

尔来涉长途,征衣拂天姥。

遥汎松江舟,薰风采芳杜。

故人隐云间,九山青照户。

相逢各华颠,旧事不敢吐。

悠哉抱玄同,高卧标枝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孙供奉

绯衣受天恩,日瞻唐殿驾。

朱三尔何为,欲使两膝下。

皤皤长乐老,阅代如传舍。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有感

逢春感孤羁,抱古来众吠。

如何陵谷迁,芳草亦萧艾。

自怜岁月晚,复觉湖海隘。

野鸥不受招,兴在万里外。

形式: 古风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其二)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踰淮橘心移,出山泉性汩。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