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晚归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
首联“东河十里沙无垠,北山千叠翠莫分”开篇即展现出辽阔的自然景象。东河沿岸,沙地广阔无边;北山之上,层层叠叠的翠绿难以分辨,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深邃的视觉效果。
颔联“浦外疏钟出烟水,岩际一僧归暮云”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远处的钟声从烟波浩渺的水面传来,仿佛是时间的回响;岩壁间,一位僧人正沿着暮云归去,这一静一动的画面,既增添了禅意,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
颈联“叫霜征雁空沥沥,骄秋红叶何纷纷”则转向对季节变换的描绘。大雁在霜天中哀鸣,显得孤独而凄凉;秋天的红叶在风中飘落,纷繁而热烈。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冷暖交替,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流转。
尾联“驴疲巾倒长干道,人笑山翁已半醺”则是对归途中的细节描写。驴子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主人的帽子也被风吹得歪斜;行人在路上看到醉酒的山翁,不禁发出笑声。这一场景既体现了旅途的辛劳,也透露出生活中的轻松与幽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百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