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桧

根到深泉石作身,疏疏香叶不知春。

海波不动天风远,千岁寒蛟作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桧树,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与岁月的沉淀。

“根到深泉石作身”,开篇即以“深泉石”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桧树扎根于岩石之中,汲取深泉之水,象征着桧树生命力的顽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里的“身”字,不仅指桧树的躯干,也暗含了桧树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

“疏疏香叶不知春”,进一步刻画了桧树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气质。桧树的叶子稀疏而带有香气,即便是在春天,这种香气也不为人所察觉。这既是对桧树独特香气的赞美,也是对其低调、内敛性格的隐喻,暗示桧树虽不张扬,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海波不动天风远”,这一句通过“海波不动”和“天风远”两个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海面平静,天风悠远,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强调了桧树所在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桧树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千岁寒蛟作老人”,最后两句将桧树比作“千岁寒蛟”,比喻其如同千年老蛟般历经沧桑,最终化身为一位智慧的老者。这里不仅赞扬了桧树长寿的特点,更赋予了它以智慧和深邃的内涵,象征着桧树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及它对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桧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坚韧、岁月沉淀、智慧积累等深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万户张公庙堂诗

于赫世皇,并用豪杰。一定宇内,櫜厥戈甲。

既久既安,成宗继之。祖功莫加,道在守持。

狂夫兴谋,以动相国。曰昔祖宗,咸尚战克。

万方悉来,史皆前能。我独无名,曷称继承。

蠢彼西南,翳丛负固。聚落八百,各统女妇。

人强善骄,马具竞豪。豢豕于牢,黄金饰槽。

取而有之,富可足用。赫乎功多,以世智勇。

相臣以闻,天子曰嘻!有是言哉,汝其试之。

狂谋既售,谏言不入。既赋军实,弓钺仍戢。

馈饟启行,万里骚然。饥危蹈毒,未战已捐。

番番名将,天子爪士。镇于江浒,天子所使。

狂夫忌之,承制驱之。讵思国谋,徒逞厥私。

将军慨言,死我臣职。可陷者身,不陷吾直。

见制鄙庸,岂我召凶。心知无还,况冀立功。

与其矫诬,死彼狂手。孰与奋击,不丧吾守。

孤旅转战,身入不回。杀戮既多,身卒死之。

三军失声,万士丧气。孰明公心,君门万重。

裹革东归,遥遥江壖。部曲候迎,悲风旆缠。

民怀其忠,士感其义。虎奋鹰扬,如见其至。

卜庙得吉,东望际海。神来妥之,有永无坏。

狂夫辱国,天子震怒。立呼狂竖,斩以大斧。

狂罪则诛,死事奈何。褒封哀荣,百世不磨。

岂惟不磨,元嗣御史。既有兄弟,又多孙子。

奕奕勋门,秩秩良材。天之报忠,岂有涯哉。

形式: 四言诗

金人出塞图

海风吹沙如捲涛,高为陁碛深为壕。

筑垒其上严周遭,名王专居气振豪。

肉食湩饮田为遨,八月草白风飕颾。

马食草实轻骨毛,加弦试弓复置櫜。

今日不乐心慅慅,什什伍伍呼其曹。

银黄兔鹘明绣袍,鹧鸪小管随鸣鼗。

背孤向虚出北皋,海东之鸷王不骄。

锦鞲金镞红绒绦,按习久蓄思一超。

是时皛清天翳绝,鴐鹅东来云帖帖。

去地万仞天一瞥,离娄属望目力竭。

微如闻音鸷一掣,束身直上不回折。

遂使孤飞一片雪,顷刻平芜洒毛血。

争誇得隽顿足悦,挂兔县狼何足说。

旌旗先归向城阙,落日悲风起萧屑。

烟尘满城鼓微咽,大酋要王具甘歠。

王亦欣然沃焦热,阏支出迎骑小驖,琵琶两姬红颧颊。

歌舞迭进醉烛灭,穹庐斜转氍毹月。

形式: 古风

题花鸟图

吴中女儿颜色好,洗面看花花为悄。

调朱弄粉不自施,写作窗间雪衣鸟。

绿窗沈沈春昼迟,半生心事花鸟知。

花残鸟去人不归,细雨梅酸愁画眉。

形式: 古风

次韵马伯庸少监四首(其一)

仍岁从巡幸,山川识重临。

讲帏来济济,驰道止骎骎。

五月衣裘薄,诸生坐席深。

归耕何待老,莫问二疏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