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

翻译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注释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
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紫塞:泛言边塞。
冒顿: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
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
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参,检验。
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
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
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的壮丽画面,通过对军队出征、敌我位置和战斗准备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诗人卢照邻以其精湛的笔法,将战场上的景象和士兵们的英勇姿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将军出紫塞”一句,以宏大的气魄展开了画面,"紫塞"通常指代边疆之地,表明战争发生在国境线上。紧接着,“冒顿在乌贪”,则是对敌人的位置进行描绘,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两句,更进一步展示了战场的布局和气氛。“笳喧”指军中吹奏的号角声响彻云端,"雁门"暗示边塞之地,而"阵翼"则是军队严整的阵容,它们在“龙城南”布下,形成了对峙之势。

接下来的两句,“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通过对士兵武装状态和战斗前的紧张准备进行描写。“雕弓”指精美坚固的弓箭,“夜宛转”形容弓箭在月色中闪着寒光,显得格外肃杀。而“铁骑晓参驔”,则是对士兵们乘骑准备出征的描绘,"铁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战斗力,“晓参驔”则表明天亮后即将冲锋。

最后两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传递了战争前的紧迫感和对胜利的渴望。“应须驻白日”意指必须等待时机成熟,“为待战方酣”则表达了士兵们在战斗前饮酒壮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英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争胜利和英雄将士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二)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