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二)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毛遂不会轻易陷入困境,曾参怎会滥杀无辜。
虚假的话语欺骗了公子,使母亲对他的信任产生疑惑。
如同白璧上的双月并照,这才明白真正的价值只有一块玉。

注释

毛遂:指毛遂自荐的人物,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
堕井:陷入困境或危险。
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孝顺著称,此处用来强调清白无辜。
宁:岂、难道,表示否定。
虚言:虚假的话语。
公子:古代对贵族青年的尊称。
投杼:比喻因疑虑而改变信任。
慈亲:慈爱的母亲。
白璧:洁白无瑕的玉璧。
双明月:比喻两样相似的事物。
一玉真:真正的宝贝只有一个,暗示独一无二的价值。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真伪、善恶的深刻认识。

"毛遂不堕井"引自《战国策》,讲述的是毛遂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不会因为恐惧而退缩。"曾参宁杀人"则出自《论语》,描述了曾参的孝道,他即使知道母亲所养之物非法也不会去揭露,从而保护家庭和谐。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面对困难和真相时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勇敢前行,一种是处变不惊。诗人借此暗示,对于生活中的选择与判断,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外界的干扰而迷失方向。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讲述的是语言和行为的不诚实会导致误解和伤害。这里的“公子”指的是君子,即品德高尚之人;“慈亲”则是对父母的敬称。这两句强调了真诚与正直的重要性。

最后,"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象征着通过磨难和考验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白璧是一种纯净无瑕的玉器,双明月则是比喻心灵的光明与纯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和美好的追求,以及通过不断的修行和领悟,最终能够达到对事物本真的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人物和典故为素材,探讨了道德、真诚与自我的主题。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也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三)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形式: 古风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形式: 古风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

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

傥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