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寓庐

十四年蜡屐重来,感今话昔,讲艺论心,霎时托想千秋,期对此湖山不愧;

二三子抟沙再聚,循吏清曹,闲官冷宦,他人各成一传,幸铭诸金石无渝。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薛时雨所作的《西湖寓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与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

首句“十四年蜡屐重来”,描绘了诗人时隔多年再次造访西湖的情景,以“蜡屐”这一细节,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接下来,“感今话昔,讲艺论心”,点明了诗人此次来访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回顾往昔的技艺与心灵的交流,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

“霎时托想千秋,期对此湖山不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责任,希望能在面对湖山美景时,能够无愧于自己的过往与追求。

后半部分“二三子抟沙再聚,循吏清曹,闲官冷宦”,转而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其中“二三子”泛指几位好友,“抟沙再聚”则寓意着虽时光荏苒,但友情依旧坚固。接着,“循吏清曹,闲官冷宦”则分别描绘了官员们在不同职位上的生活状态,既有为官一方、清正廉洁的循吏,也有身处闲职、仕途冷落的官员,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他人各成一传,幸铭诸金石无渝”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物及其事迹的尊重与敬仰,希望他们的故事能被铭记,如同刻在金石之上,永不磨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人生、友情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9)

薛时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为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亲家。晚清著名词家之一,作品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 字:慰农
  • 籍贯:安徽全椒
  • 生卒年:1818-1885

相关古诗词

题秦淮停云小榭

一曲后庭花,夜泊消魂,客是三生杜牧;

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为前度刘郎。

形式: 对联

又题烟月双笼水榭

何处寄闲情,亚字阑干心字水;

此间无俗韵,梨花院落枣花帘。

形式: 对联

吴江王氏义庄

大义惟敬宗收族为先,割千百膏腴,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荷锸决渠同食福;

达孝以继志述事为善,经一再封殖,我仓既盈,我庾惟亿,瓜绵椒衍用承庥。

形式: 对联

震川积谷仓

娄南应主藏天星,斯万斯千,多多益善;

吴下擅具区水利,余三余九,陈陈相因。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