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滩怀古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

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

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

形式: 古风

翻译

桐庐的山稳固如基石,桐江的水清澈见底。
历经万里跋涉返回,依然是这座山,这条江。
严子陵的节操延续了汉朝血脉,他的名声与高山同在,永不消逝。
可惜没有简陋小巷成为学术中心,礼乐之道已难闻古人所传。

注释

桐庐:地名,指桐庐县。
屹:稳固,屹立。
址:根基,基础。
清:清澈。
见底:能看见底部。
间关:形容道路曲折,艰难。
却归来:返回来。
依旧:依然,依旧。
此山:指桐庐的山。
如此水:像这样的水。
子陵:严子陵,东汉隐士。
一节:一种节操或品质。
寿:延续。
汉脉:汉朝的精神或文化传承。
名:名声。
俱:都。
不死:永存。
陋巷:简陋的小巷,象征学问的传播之地。
邦学:国家的学术中心。
礼乐: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音乐。
古人耳:古代人的耳中能听到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桐庐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开头两句“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山势巍峨、水质澄清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雄伟与宁静的双重感受。

接着,“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表达了诗人返回故土,对这片山水依然如故的喜悦之情。这里的“间关万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远行,但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中,“子陵”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子孙褒谍,他以学问和品德闻名于世。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子陵的地位比作高山,不仅赞美了他的德行,也表达了对其不朽盛名的仰望。

最后两句“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则流露出诗人的哀叹。这里的“陋巷”意指简陋的书院或学堂,“邦学”则是指国家级别的学府。而“礼乐不闻古人耳”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盛世文化艺术的怀念,感叹现今已经很难听到古代那种文明礼仪与音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及文化传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3)

沈清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杨慈湖之鹅湖

任地从天景孰真,何须向北定三辰。

天涯未遇蜃楼市,仙峤偏多采药人。

分手传资每歧路,知心讲道更情亲。

离亭信宿梅花驿,只恐霏霏雨雪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为学未能识肩背,读书万卷空亡羊。

形式: 押[阳]韵

夜宿国清寺题更好堂

堆案文书在眼边,身闲俱是好林泉。

乞渠解褐休双足,为结□中饱睡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石井泉(其一)

灵源一閟几经年,石上重流岂偶然。

渐喜行春有幽事,人间初见第三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