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宏大与历史的沉重,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建造者和被迫劳动之人的深切同情。开篇“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即点明了长城的修建是基于暴政与残酷,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无辜民众生命的践踏。

诗中的“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长城对于阻挡外敌入侵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长城背后的历史灾难。接着,“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则展示了长城的建造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一句,通过对比劳动者的身体与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被忽视和贬低的悲哀。紧接着,“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则指出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无视骨肉相连之情谊。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长城无法持久抵御侵略与变迁。"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建造者灵魂深处所承受苦难的感慨。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一句,通过枯骨与旧铁的比喻,传递出长城见证历史沧桑、生命消逝的沉重气息。最后,“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则以长城的永恒与自然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尽哀愁。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对长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过去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于强权统治所引发悲剧的反思。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东邻女

双飞鹧鸪春影斜,美人盘金衣上花。

身为父母几时客,一生知向何人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东高峰

东亭最高峙,春树绕山腰。

画里青鸾客,云中碧玉箫。

秋风若西望,为我一长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代楚老酬主人

流水为我乡,扁舟为我宅。

二毛去天远,几日人间客。

曈曈衔山景,渺渺翔云迹。

从时无定心,病处不煖席。

烦君问岐路,为我生悽戚。

百年衣食身,未死皆有役。

曾伤无遗嗣,纵有复何益。

终古北邙山,樵人卖松柏。

形式: 古风

冬夜荅客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

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

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

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