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先人卜筑意何深”,表达了对前人选址建居深思熟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优越与历史的悠久。接下来的“常与南山共古今”一句,将此地与永恒的自然景观南山相联结,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翠嶂遥观时独坐,白云相对寄长吟”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远眺翠绿山峰,白云环绕的情景,通过“长吟”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释放的状态。而“从龙变化非无志,护鹤勾留恰有心”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守护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更喜游行情似我,不嫌日日到西林”表达了诗人对同样热爱自然、寻求心灵慰藉之人的欢迎与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与连接。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