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载笔依韵酬左偃见寄

都城分别后,海峤梦魂迷。

吟兴疏烟月,边情起鼓鼙。

戍旗风飐小,营柳雾笼低。

草檄无馀刃,难将阮瑀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在京城分别后,我在遥远的海边梦境中迷失。
诗兴随着稀疏的烟雾和明月而兴起,边境的战事让我心潮澎湃,仿佛听到战鼓声响起。
军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营中的柳树笼罩在迷蒙的雾气中。
写战书的手已经没有多余的锋芒,我难以达到像阮瑀那样的文才与军事才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都城,心中充满对边塞的思念和忧虑。首句"都城分别后,海峤梦魂迷"表达了诗人离开都城后的孤独与困惑,而"海峤"一词则增添了一种遥远之感。

接下来的"吟兴疏烟月,边情起鼓鼙"中的"吟兴"显示了诗人在清冷的夜晚,以诗歌抒发内心的激动,而"边情"则指向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和忧虑。"鼓鼙"一词更增强了这种战争氛围。

第三句"戍旗风飐小,营柳雾笼低"中的"戍旗"指的是边防的军旗,而"风飐"则描绘出微弱的风吹拂过军旗的画面。"营柳"指的是军营周围的柳树,而"雾笼低"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氛围中的迷茫与压抑。

最后两句"草檄无馀刃,难将阮瑀齐"中,"草檄"意指战事频繁,刀剑都已用尽,而"无馀刃"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物资的匮乏。"阮瑀"是一种古代珍贵的玉石,此处比喻难以比拟的困境或是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战争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远方战事的关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以及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海城秋夕寄怀舍弟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

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

窗闲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

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海城秋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

槐柳蝉声起渡头,海城孤客思悠悠。

青云展志知何日,皓月牵吟又入秋。

鉴里渐生潘岳鬓,风前犹著卜商裘。

鸣琴良宰挥毫士,应笑蹉跎身未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一)

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

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

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

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二)

仙驭归何处,苍苍问且难。

华夷喧道德,陵垄葬衣冠。

御水穿城咽,宫花泣露寒。

九疑消息断,空望白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