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樊阜所作,名为《洼樽篆迹》。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自然景象。首句“洼樽落落冈头石”,以“洼樽”比喻石上的篆刻,形象地描绘了石上篆文的稀疏与独特。接着,“铭篆春深藓痕碧”一句,通过“春深”和“藓痕碧”展现了篆文在绿苔覆盖下的岁月痕迹,既古老又生机勃勃。
“阳冰去远猿鹤愁”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猿鹤赋予情感,表达了它们对时间流逝的哀愁,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凄凉氛围。紧接着,“载酒何人吊陈迹”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有谁会带着酒前来凭吊这些古老的痕迹呢?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悬念,也暗示了历史的遗忘与孤独。
后半部分,“幽禽不语岩花香”一句,通过“幽禽不语”与“岩花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最后,“今古悠悠空夕阳”一句,以“今古悠悠”概括了时间的漫长与无尽,而“空夕阳”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