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鼎州道旁有甘泉既酌泉过松竹百步投宿小寺翌日又酌泉登舆松竹间兰香甚盛感而赋之时自移封

一宿招提又裹粮,寸心孤影自匆忙。

客从瘴岭暑边过,兰在幽林深处香。

动静于人曾两意,升沈如梦亦都忘。

但悲垂老恩无报,泪眼瞻依日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夜住宿在寺庙,再次准备行囊,心中孤寂身影匆忙赶路。
旅人从炎热的瘴气山区走过,兰花在幽深的林中散发出香气。
无论静止还是行动,我都已看淡人间冷暖,升沉如同梦境都已遗忘。
只感到悲伤的是年老体衰却无法报答恩情,泪水模糊中只能仰望日月之光。

注释

一宿:一夜。
招提:寺庙。
裹粮:准备行囊。
寸心:内心。
孤影:孤独的身影。
匆忙:急忙。
瘴岭:热带山区,气候湿热。
暑边:炎热之地。
兰在幽林:兰花生长在幽深的树林。
深处香:散发出香气。
动静:静止与活动。
两意:两种态度。
升沈:升迁和沉沦。
如梦:如同梦境。
都忘:都已经忘记。
垂老:年老。
恩无报:无法回报恩情。
泪眼:含泪的眼睛。
瞻依:仰望依靠。
日月光:日月之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刚中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首句“一宿招提又裹粮”写出了诗人连续赶路,夜晚投宿在寺庙的情景,行李沉重,心境匆忙。接下来,“寸心孤影自匆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急切。

“客从瘴岭暑边过,兰在幽林深处香”两句,通过描绘旅途艰辛和沿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与兰草散发的香气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清雅之物的向往和对困境中的坚韧。

“动静于人曾两意,升沈如梦亦都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无论是动荡还是平静,都已看淡,如同梦境一般。

最后,“但悲垂老恩无报,泪眼瞻依日月光”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忧虑,即年华已逝,未能报答恩情,只能含泪仰望日月,寄托哀思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在仕途奔波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用韵寄仲模

又暖屠苏入酒杯,可怜年去复年来。

但能雕琢愁肝肾,岂惯纵横强颊腮。

先子丘园荒不理,故人怀抱远难开。

行藏事业皆前定,祗恐吾侪鬓发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甲辰年得男子经道以诗相贺因报之

两梦尝占女子祥,偶悬弧矢亦非常。

渥洼方合生骐骥,枳棘安能出凤凰。

自顾此身无远业,所期前世有遗芳。

新诗相贺来何晚,汤饼惟公不在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石季平尝为于仲模诗改二字后仲模有诗来复用韵报之且庆朋友间渐能琢磨责善追复古风焉

赵璧微瑕岂易攻,抉磨深贺得良工。

古人规诲有馀乐,近世交朋无此风。

二字相禆何预我,一篇兼报重烦公。

新吟若挂高门外,价比千金迥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和

我虽岩谷岂其卿,多垒于郊亦可惊。

徒有丹心思报国,无因缓颊得论兵。

跳梁狐怪今方逞,奋角狼星久未平。

盍亦付之公子绣,慨然持斧为澄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