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二)

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

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

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杂兴(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运用了两个典故,离朱是古代传说中的明眼人,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这两句话意在说明即便是视力超群的离朱和听觉敏锐的师旷,在面对自然界的极端情况时也无能为力,引出后文关于能力与命运关系的探讨。

接着,“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进一步阐述了即使拥有再强的能力,一旦失去了运用的机会或条件,也会变得无能为力,如同盲人和聋子一般。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反思。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则将话题转向了驾驭与规范。辔策和绳墨分别代表了驾驭的力量和规范的手段,大御和巧工则是使用这些工具的人。这句话强调了驾驭与规范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人在社会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描绘了一种自由与高远的形象。顾盼之间就能达到千里之遥,构建的结构可以直达云霄。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赞美,也是对理想追求的向往。

最后,“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表达了对被动接受命运和盲目顺从的批判。束手就擒并非出自本心,而是因为没有坚持自我,最终导致了人生的困顿。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勇气,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能力、命运、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自我、坚持理想的主题。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杂兴(其三)

良材出大国,群构集明堂。

欂栌相支持,榱桷硕且长。

飞栋郁云兴,高轩间重梁。

众人称壮丽,输子起彷徨。

柱小亦已挠,朽蠹处中央。

迨天方晦阴,室家罗四厢。

行者苦无休,居者歌慨慷。

风雨一漂摇,不知僵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兴(其四)

良马踬路岐,善言踬嫌疑。

称乐自云早,日月寝已驰。

黄金不可作,美酒多所宜。

清风响高唱,令德含妙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兴(其五)

太元秉经纬,天地自生成。

阴阳递消息,四时相虚盈。

雷雨鼓神气,日月宣华英。

絪缊交二仪,周流列五行。

至和液甘露,盛德厌欃枪。

唐虞且法象,明良熙穆清。

垂衣御三事,大治无常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兴(其六)

翩何汉宫女,红妆郁荧荧。

本自良家子,十五充后庭。

是时得上意,宠至身逾轻。

贵幸霸天下,妙丽倾人城。

诏许领椒房,嫔御无不惊。

唇如齧丹饴,齿如锵玉声。

一当万乘主,常含中道情。

绝色动千载,旦夕谁见明。

美恶悬盛衰,弃置视合并。

所以尹婕妤,顾盻失平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