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
博约岂不贤,末学恣驰骋。
口耳谩纷纭,徒知响与影。
吾心自神明,一掬涵万境。
昔者斯文麾,紫阳已独秉。
厥德天不孤,时生陆子静。
陆朱夫何殊,性天俱炳炳。
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
考亭任重资,汲多费深绠。
象山直劈豪,举手提要领。
一起跬步间,循循登峻岭。
一从百仞巅,洞视下万顷。
辙迹随入途,金兰同有永。
何知好事徒,纷纷自燕郢。
古人亦有言,闻过乃为幸。
二翁九京中,岂不重炯炯。
低头古墓下,想象见光景。
有剑不敢悬,为君发深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波对陆象山先生的墓地所作的一首悼念诗。诗中表达了对陆象山学术成就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道德品质的敬仰。"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描绘了学术领域的困境,而陆象山以独到的见解("紫阳已独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诗人称赞陆象山的性情和学说如日月般光明("性天俱炳炳"),尽管有时观点不同,但并无分歧之疾("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郭波还提到考亭和象山的教育影响深远("考亭任重资,象山直劈豪"),并形容陆象山的思想如同登山,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高远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于世人的无知和浮躁("好事徒,纷纷自燕郢"),并引用古人之言,强调接受批评的重要性("闻过乃为幸")。最后,诗人站在陆象山墓前,想象其精神犹在("低头古墓下,想象见光景"),并以剑为喻,提醒人们要从中汲取智慧("有剑不敢悬,为君发深省")。
整首诗情感深沉,对陆象山的敬仰之情贯穿始终,同时也寓含了对学术传承和道德修养的思考。
不详
年来飘泊任西东,解组论文意自雄。
腊尽竺溪渔唱晚,杏花溪上又春风。
鼋鼎功名染指来,故园山水亦悠哉。
可人最是猥园菊,不待秋风也自开。
奄忽离家已数秋,湖山何日扫松楸。
封章允得天恩许,便买春风海上舟。
清爱堂前竹色佳,留烟带月翠横斜。
日长吏散庭空后,风景萧萧对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