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

自锻洪炉面上灰,鬼门关外足徘徊。

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

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

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老人,其生活境遇与内心情感交织,充满了悲苦与坚韧。首句“自锻洪炉面上灰”,以“锻洪炉”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挑战,老人在生命的“洪炉”上煎熬,面对的是生活的灰烬与绝望。接着,“鬼门关外足徘徊”,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与徘徊,暗示了生命状态的脆弱与不确定。

“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通过家庭成员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对生活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老妻的虔诚祈祷,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神灵的寄托;而“小子扶肩接秀才”的描述,则可能暗示了家庭中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或许正努力学习,为家庭带来新的生机与可能。

“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蚊虫与虱子的生活习性与老人的困境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与艰难。蚊虫因吸食血液过多而感到厌倦,虱子则因寄生在人体上导致气味改变而携家迁移,这些都隐喻了老人在疾病中的痛苦与挣扎。

最后,“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描绘了亲友前来探望的情景,虽然人多如蚁,但老人却难以辨识,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疲惫。这句话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人在疾病面前的无助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疾病中的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收录诗词(57)

陈维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申下第后入内阁供职

五旬始得到京华,悔作多时井底蛙。

薄命莫攀红杏朵,厚颜且对紫薇花。

身陪枢要貂毫润,手录纶音凤尾斜。

入直玉堂严肃甚,隔墙便是帝王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淡北八景(其四)淡江吼涛

势撼蛟龙亦壮哉,波涛漰湃吼奔雷。

三更十里军声急,疑是胥江倒海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淡北八景(其五)坌岭吐雾

坌岭微茫八里间,连朝吐雾罩鸦鬟。

此中定有深藏豹,未许分明见一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淡北八景(其六)芦洲泛月

棹歌渔唱泛蟾辉,两岸芦花水四围。

此地风光真赤壁,满船载得月明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