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七星岩这一自然奇观的壮丽与神秘。诗人陈琏以细腻的笔触,将七星岩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六丁何年开翠岑”,开篇即以神话色彩浓厚的“六丁”开山,赋予了七星岩古老而神秘的气息。“穹窿石室高千寻”,描述了石室之高大,仿佛直插云霄,展现出其雄伟壮观的景象。“烟生丹灶火常在,花落碧桃春又深”,这两句通过“丹灶”和“碧桃”的意象,不仅描绘了七星岩内可能存在的隐秘洞穴和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道家文化中的仙气与长寿之意。“倚岩怀古成浩叹,扫壁题诗还自吟”,诗人站在岩石之上,回望历史,不禁发出感慨,同时在墙壁上题诗,自得其乐,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日华月华去已远,玉笛谁能传妙音”,最后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能在此地吹奏美妙笛声之人的渴望,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七星岩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合了历史、神话、自然与人文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