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涯雨中韵

一雨连三日,凉生枕簟秋。

同云低陇树,远水接江楼。

浪迹惭飘泊,浮名苦系留。

不眠忧稼穑,深愿恐难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联“一雨连三日,凉生枕簟秋”,开篇即点明了雨后的清凉之感,通过“枕簟”这一生活细节,将季节的更替与个人的感受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颔联“同云低陇树,远水接江楼”,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近处的枕簟延伸至远处的景物。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与田间的树木交织在一起;而远处的水面则与江楼相连,形成一幅辽阔而深远的画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雨后景色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颈联“浪迹惭飘泊,浮名苦系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在经历了风雨飘摇的生活之后,诗人对于“浪迹”的生活状态感到惭愧,而对于“浮名”的追求则感到痛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体现了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尾联“不眠忧稼穑,深愿恐难酬”,点明了诗人的忧虑所在——对农事的担忧。在这样的雨后时节,农民的劳作可能会受到影响,诗人为此而夜不能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深藏的愿望,但是否能够实现这一愿望却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雨后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蕴含着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

林廷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烟霞病叟,成化二十年(1484)成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被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 号:南涧翁
  • 生卒年:1483

相关古诗词

斋居次韵

斋居严礼祀,灯火坐更深。

圣德通天道,春光眷物情。

百僚遵戒誓,三宿致精明。

上下期昭格,寰区愿顺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月次东坡韵

客中良夜月,恍若故乡明。

玉镜光随满,银河影共横。

多情邀我饮,故意伴人行。

天际清如水,依稀见五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锦衣狱卧病

落魄婴三木,乾坤此病翁。

擘窗看皎月,移榻避斜风。

愁阵攻头白,灯光照眼红。

蓬莱天咫尺,无路可相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寓程乡

羁怀随处遣,佳兴入春幽。

柳院莺声滑,江城树色浮。

暮雨和云暗,春岚得日收。

闾阎知富庶,但恐苦徵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