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磐所作的《陈靖献公祠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陈靖献公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和精神追求,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首句“分茅蓟北控岩疆”,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陈靖献公在边疆的功绩,他如同古代封赐土地的仪式般,稳固了北方的边防,控制着辽阔的疆域。接下来,“鼙鼓谁教动范阳”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似乎是在询问是谁造成了范阳地区的动荡,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自有长君图社稷,不劳叔父佐成王”两句,对比了陈靖献公的远见卓识与古代辅佐君王的叔父形象,强调了陈靖献公在国家治理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对国家的忠诚。
“丹心愿化千年碧,弱息难回百炼刚”则表达了陈靖献公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如同碧绿的丹心一般,永不改变。同时,也暗含了对个人力量有限的感慨,即便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也无法完全改变现实的残酷。
最后,“缞绖何人轻慷慨,忠魂总赴白云乡”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轻视慷慨之志、忽视忠贞精神的人的批评,同时也寄托了对陈靖献公忠魂的怀念,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永远流传,如同白云般飘荡在天地之间,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不仅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理想、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