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

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

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

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

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縆。

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

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

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

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

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

虽失谅不远,尧蹠终殊称。

书生自信书,俚说徒营营。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人常说螃蟹有毒,吃得过多会引发风病。
风邪过度会导致末梢疾病,能侵蚀大腿和手臂。
我阅读草药书籍,好坏并无定论。
蟹肉能使断裂的筋络重新接合,牢固如绳索。
骨骼萎缩时可用蟹肉滋补,能防止骨骼松弛或崩溃。
一般认为风邪需热气驱除,热度过高风邪才会散去。
体内火热若遇蟹,如同感受霜冷般舒爽。
民间传说不一定错,只是可能因人喜好不同。
草药知识源于东汉,其实出自于贤能之人。
虽然有时理解有误,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读书人过分依赖书本,而俚俗说法却纷繁复杂。

注释

世言:世人所说。
蟹毒:螃蟹被认为的毒性。
风乃乘:风邪乘机侵入。
末疾:末梢疾病。
股与肱:大腿和手臂。
本草书:草药学书籍。
蟹续:蟹肉接合断裂筋络。
牢如縆:牢固如绳索。
骨萎:骨骼萎缩。
尧蹠:比喻贤能之人。
俚说:俚俗的说法。
营营:忙碌、纷繁。

鉴赏

这首诗名为《食蟹》,由宋代文学家张耒所作。这是一首以医药知识为背景,探讨食用螃蟹疗效的诗篇。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医学术语和古人的生活常识,反映出作者对医学知识的深厚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首句“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表明世人普遍认为螃蟹有剧毒,而过量食用则会引起内风。接下来的“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指出这种内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即使人的四肢受损。

在中间部分,“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说明诗人通过阅读古代的药物学著作,对螃蟹的功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縆”则描绘出用螃蟹治疗断裂之筋的有效性,就像结实的繩索一样。

在后半部分,“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展示了作者对于利用螃蟹来强健脆弱之骨的信心,认为它能使人免于骨折。紧接着的“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和“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泠”则进一步论述了螃蟹在治疗内火引起的疾病时的迅速见效。

最后,“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传说持保留态度的同时,也担心人们可能因为偏好的不同而对其功效有不同的看法。随后的“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和“虽失谅不远,尧舜终殊称”则是诗人对于古代医药学的尊重和赞赏,以及认为即使在很久远的时代,这门学问也已经非常发达。

整首诗通过对螃蟹疗效的详尽探讨,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医学知识,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利用和尊重。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生活智慧,是一篇集医药学与文学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哭下殇

医之不得其方耶,抑其命有短长耶。

独尔能使吾悲若此耶,抑为父者皆爱其子耶。

苍颅夷颡,秀眉清目。今其存亡,其犹有鬼也。

使无物,则吾复何思。其尚有知也,则夫荒屋野寺。

风霜雨露,食息谁汝视也。

形式: 古风

夏日十二首(其十二)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

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

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

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夏日十二首(其二)

蚓壤排晴圃,蜗涎印雨阶。

花须娇带粉,树角老封苔。

问字病多忘,过邻慵却回。

晚凉还盥栉,对竹引清杯。

形式: 五言律诗

夏日杂感四首(其四)

娟娟檐前月,虽缺犹媚好。

团团理丝虫,养身恃其巧。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悲歌草间蚓,辛苦自鸣噪。

尔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鸣蛙诉其渴,谓若天可祷。

瘖蝉死不鸣,岂以诉无效。

悠悠群动情,谁得辨丑好。

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