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琴》由明代诗人谢士元所作,通过琴这一传统乐器,诗人表达了对音乐艺术深邃内涵的思考与感悟。
首联“爨下焦桐巧斲成,朱弦素轸有馀清”描绘了制作古琴的过程,焦桐经过精心雕琢,成为一件艺术品,朱红色的琴弦和白色的琴轸在静谧中散发出余音绕梁的清韵。这里不仅赞美了古琴的制作工艺,也暗示了其声音的纯净与高雅。
颔联“世人未悟胸中趣,雅操空传指下声”则揭示了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往往被人们忽视。真正的音乐不仅仅是手指在琴弦上的动作,更在于演奏者内心的情感表达。这里的“雅操”指的是高雅的乐曲,而“指下声”则是表面的音乐表现。诗人感叹于世人往往只关注音乐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颈联“宣父猗兰留古意,商陵别鹄寓深情”引用了孔子与商陵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情感的探讨。孔子以猗兰为喻,表达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与追求;商陵则以一只孤独的天鹅寓言,象征着音乐中的孤独与深情。这两句诗强调了音乐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尾联“临邛错与通消息,千载风流笑长卿”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的故事作为结尾,借以表达对音乐艺术跨越时空、流传千古的魅力的赞美。临邛错(司马相如的别名)与长卿在这里并提,意味着音乐艺术能够超越个人与时代的局限,成为永恒的艺术珍品,引发后世的共鸣与欣赏。
综上所述,这首《琴》诗通过对古琴及其音乐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高雅与深邃,以及它在人类文化与情感交流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