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岁

百二昌期见戊申,神孙圣祖两王春。

抚绥无外乾坤旧,洗濯重光日月新。

一代讴歌还属启,百年礼乐定先秦。

明良千古今朝事,大老何当起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鏊所作的《戊申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君主英明以及传统礼乐文化的深刻思考。

首联“百二昌期见戊申,神孙圣祖两王春”以“百二”形容国家的稳固与强大,“昌期”指国运昌盛之时,“戊申”点明具体的年份,通过这些词语描绘了一个国泰民安、君主贤明的时代景象。“神孙圣祖两王春”则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神圣地位和治国之能,如同春日之于万物生长,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颔联“抚绥无外乾坤旧,洗濯重光日月新”承上启下,表达了对过去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对新时代的展望。通过“抚绥”(安抚、治理)和“乾坤旧”(传统的治国之道),诗人肯定了历史经验的价值;而“洗濯重光日月新”则意味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出来,如同日月重新照亮大地,寓意着革新与进步。

颈联“一代讴歌还属启,百年礼乐定先秦”将话题转向文化与艺术,指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往往由开国之君或开创者引领,同时强调了礼乐文明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里“启”可能指的是开启一个新的文化纪元,“先秦”则是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追溯,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尾联“明良千古今朝事,大老何当起海滨”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贤明君臣共治天下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不在此时出山辅佐君王?这既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思,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局面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以及理想政治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祔茂陵

露宿千官绕,风悲万木号。

配天同浩荡,启圣亦劬劳。

红日低黄屋,青山映白袍。

谁云金口远,还接茂陵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二月燕南煖未归,晚风吹雪弄霏霏。

乘春且作丰年瑞,和月还为午夜辉。

重压竹枝低欲折,轻兼柳絮湿还飞。

小臣欲拟阳春曲,燮理何人秉化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刘侍讲景元使交南

莫辞旌旆拂炎蒸,专对还推赐也能。

石过郁林真可载,山高铜柱更须登。

中朝正朔行无外,绝徼殊妆睹未曾。

别后玉堂长见梦,富良江上夜深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吕丕文给事使交南

乾德初升九五爻,使臣颁朔到南交。

尚方瑞兽新裁服,炎海人鱼定入庖。

岁贡包茅仍陆续,春归行李亦寥梢。

还朝借我南游录,土俗民风要一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