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三)

潮落空城谁重过,犹馀里耳听鸣珂。

襄阳耆旧知谁在?江左风流不厌多。

自见石麟眠枳棘,长闻蜀魄叫松萝。

野梅开尽西湖雪,万斛春愁奈尔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寂寥而富有历史沧桑感的画面。首句“潮落空城谁重过”以潮水退去后的空荡城市为背景,暗示了人事变迁和往昔繁华的消逝,引发读者对过去的追忆。"犹馀里耳听鸣珂"则借听觉意象,表达古城虽空,但似乎还能听到昔日车马声的回响,增添了时空交错的韵味。

接下来,“襄阳耆旧知谁在?”表达了对襄阳一带老一辈人物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江左风流不厌多”则转向对江南文人墨客才情横溢的赞美,即使岁月流转,这种风流倜傥的精神永不减。

“自见石麟眠枳棘”运用象征手法,石麟喻指贤者或英雄,如今却只能在荆棘中沉睡,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长闻蜀魄叫松萝”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蜀魄鸟的叫声在松萝间回荡,寓意着哀怨与孤独。

最后两句“野梅开尽西湖雪,万斛春愁奈尔何”以春天的景象收束,野梅盛开,西湖雪融,然而这美景并不能消解诗人心中的万千愁绪。诗人以“万斛春愁”形容愁绪之深,表达了对时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描绘空城、石麟、蜀魄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才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四)

湖水荒荒寒食天,相逢犹话国初年。

红楼夜唱花间席,翠管春吹月下船。

玄圃自应留富丽,湘云谁为惜清妍?

可怜头白归来日,井邑凄凉蔼白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五)

青苔寺里客来稀,乌石冈边僧自归。

金雁嘈云春不去,玉鱼冲雨夜曾飞。

出门每歌月皎皎,制佩莫惜芳菲菲。

人世何由比金石?嗟我欲把东皇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钱伯行游仙诗二首(其一)

海定初风湛绿罗,仙人词藻寄来多。

贯珠音在云谁遏?琢玉文成手自磨。

霄汉画桥尝有会,昆崙黄竹漫成歌。

可怜人世书裙手,池上犹笼道士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钱伯行游仙诗二首(其二)

轧轧青牛拟度沙,煌煌白兔岂无家?

肉生徐甲符难秘,斧钝吴刚桂始华。

谛授宝书盟刻玉,醉离瑶席舞传葩。

竹宫望拜真痴绝,日日韶光在景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