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秋日景象。"无著秋光",意指秋日的景色似乎凝滞不动,空灵而深邃,仿佛没有人能真正拥有或留住这山河的倒影。"依空谁住山河影",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存在可能在空中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灵怀修迥",诗人赞美了某种高洁的精神情怀,它深远而独特,如同仙女般美丽动人。"太乙朝回,玉露晨霄警",描绘了仙人般的活动,可能是月神太乙归位,清晨的露水如玉,带来了神圣的警醒。
最后几句,"斋宫请,疏麻折尽,万岁千秋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永恒岁月的向往,通过斋戒和祈愿,希望能借助这种仪式获得神仙般的长寿与安宁。整首词以月为引,寓言性地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文廷式的笔触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清词的婉约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