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犬吠声相答,野水禽飞影自随。

形式: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句“云山犬吠声相答”以犬吠之声衬托出山间的寂静与自然的和谐,犬吠仿佛在回应着远处的云山,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空间感。次句“野水禽飞影自随”则将视线转向水面,野禽在空中自由飞翔,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流轻轻摇曳,形成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的特点。

收录诗词(1)

章之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呈佛眼

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泠泠。

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

形式: 七言绝句

偈五首(其一)

好事堆堆叠叠来,不须造作与安排。

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

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

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

形式: 偈颂

偈五首(其二)

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

我脚何似驴脚,往事都来忘却。

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

大愚滩头立处,孤月影射深湾。

会不得,见还难,一曲渔歌过远滩。

形式: 偈颂

偈五首(其三)

鸡啼晓月,狗吠枯椿。只可默会,难入思量。

看不见处,动地放光。说不到处,天地玄黄。

抚城尺六状纸,元来出在清江。

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