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戋戋几疋端。

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

梁山操里声愁听,湘水图中景喜看。

争似寒炉煨芋者,身心何处不休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也知道仙女撒花不容易,那些珍贵的礼物只有一丝丝
即使富贵,也不忘回归简朴生活,繁华也要超越那些高官
听到梁山的歌曲令人忧愁,而湘水的图画却让人欢喜
哪比得上围着火炉烤红薯的人,身心都得到温暖和满足

注释

天女:仙女。
散花:撒花。
难:困难。
束帛:珍贵的礼物。
戋戋:一点点。
几疋端:一丝丝。
富贵:富有。
何妨:不妨。
白屋:简陋的房子,指平民生活。
傲:超越。
苍官:高官。
梁山操:可能指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曲子,引申为哀愁的音乐。
声愁听:令人感到忧愁的声音。
湘水图:可能指的是描绘湘江景色的画作。
景喜看:令人感到欢喜的景象。
寒炉:寒冷的小火炉。
煨芋者:烤红薯的人。
休胖:得到休息和满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七八用喜雪韵四首 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也知天女散花难,束帛戋戋几疋端。"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天女散花的艰难与珍贵之感。天女散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吉庆和美好的祝愿,而“束帛”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饰,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获得的感慨。

"富贵何妨还白屋,繁华亦欲傲苍官。"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的财富和地位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便是拥有了富贵,也不过是在简陋的茅庐中生活;面对繁华的官场,诗人也只是淡然以对。

"梁山操里声愁听,湘水图中景喜看。"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听闻梁山的笛子声时感到忧愁,而看到描绘湘江风光的画卷时却感到快乐。这里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争似寒炉煨芋者,身心何处不休胖。"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喻,表达自己如同在寒冷中用火慢慢烤熟芋头一样,无论身心都能找到安适之所,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洁,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鏖战邪川正瞰虚,庚牌裹雪发军书。

光摇阙角更传后,色眩觚棱月上初。

大抵衣袽须早戒,莫教户牖有时疏。

喜闻庸蜀群尨吠,辟易何分玃与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不持寸铁事应难,何止空空竭两端。

远麓遮藏山被檄,轻冰裁剪水能官。

将梁兔苑瀛洲比,把蔡鹜池台阁看。

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颓年寒暑不能禁,休较玄枵与实沈。

自古难销儿辈口,从来幸契老天心。

农登稼穑多储宝,盗息萑蒲罕窃簪。

持此效君强曝背,庶几三径许归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