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波吊孔明先生

大江东流日夜白,已矣英雄不堪说。

朔风挟雨过江来,犹向矶头溅腥血。

汉家神气四海摇,奸雄贼子相贪饕。

二龙雌雄尚未决,将军战骨如山高。

先生谋略满怀抱,坐视狂尘不为扫。

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仰天一出摧奸锋,纶巾羽扇生清风。

许君义气肝胆裂,兵枢尽在掌握中。

赤壁楼船满江夏,伏剑登坛唯叱咤。

忠心耿耿天必从,烈火回风山亦赭。

可怜一炬功未成,将星已坠西南营。

力吹汉水灰未醒,呜呼天命何不平。

伫立矶头盼吴越,感慨令人生白发。

先生虽死遗表存,大义晶晶明日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萨都剌的《回风波吊孔明先生》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敬仰。开篇“大江东流日夜白”形象地展现了壮阔的江景,暗寓时光流逝。接着,“已矣英雄不堪说”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叹,而“朔风挟雨过江来,犹向矶头溅腥血”则通过风雨中的江涛,象征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和战斗的残酷。

诗中“汉家神气四海摇,奸雄贼子相贪饕”揭示了时代的动荡,与诸葛亮的忠贞形成对比。“二龙雌雄尚未决,将军战骨如山高”赞美了诸葛亮的英勇,即使败绩犹在,其精神犹存。“先生谋略满怀抱,坐视狂尘不为扫”赞扬了他的智谋和不屈。

“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暗示了刘备的慧眼识人,以及诸葛亮被闲置的遗憾。“仰天一出摧奸锋,纶巾羽扇生清风”描绘了诸葛亮出山后的英姿,他的忠诚和智勇如同清风一般荡涤人心。“许君义气肝胆裂,兵枢尽在掌握中”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军事才能。

“赤壁楼船满江夏,伏剑登坛唯叱咤”回忆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而“忠心耿耿天必从,烈火回风山亦赭”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然而,“可怜一炬功未成,将星已坠西南营”表达了对未能完成统一事业的惋惜,以及对诸葛亮早逝的哀痛。

最后,“力吹汉水灰未醒,呜呼天命何不平”感叹命运的不公,而“伫立矶头盼吴越,感慨令人生白发”则表达了诗人站在江边,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诸葛亮精神的长久怀念。“先生虽死遗表存,大义晶晶明日月”以永恒的光明象征诸葛亮的高尚品德,成为后世的楷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哀思。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送王伯循御史赴广东佥宪时仆将回燕京

沙头酒尽惜别离,江波日色浮绣衣。

清溪柳花白荡荡,白下柳树青依依。

秋云双骢岭表去,明月一雁燕南飞。

曲江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高邮阻风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

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

小儿造物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

黄郎束手篷下眠,尽日閒看顺水船。

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

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形式: 古风

清明游鹤林寺

青青杨柳啼乳鸦,满山烂开红白花。

小桥流水过古寺,竹篱茅舍通人家。

潮声卷浪落松顶,骑鹤少年酒初醒。

若将何物赏清明,且伴山僧煮新茗。

形式: 古风

题茅山梅石道士卷

华阳洞里罗浮仙,袖携冰雪梅花篇。

玉堂道士字一尺,紫清老人诗四联。

夫何题咏到疏懒,日短天寒岁云晚。

独怜空谷有佳人,翠壁丹厓作屏板。

道人鹤氅颠倒披,芒鞋踏雪夜深归。

莫将铁笛山头吹,只恐石裂梅花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