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怀年的《述感》,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生活经历,展现了其对人生、社会、道德与贫困的深刻思考。
首句“束发尚誇迈,通显非所谋”,诗人回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追求功名显赫,并非出于个人意愿,而是社会赋予的期待。接着,“秉衷霄汉间,落落难为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高远理想之间的矛盾,他虽在云端般的位置,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侵寻迨中岁,百虑纷相投”,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面对生活的种种忧虑和困扰。接下来的几句“生事日以亏,窘逼内自尤。露肘方捉襟,狐死宁首丘”,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困顿,即使在寒冷中奔波,也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垂老为贫役,冲寒走道周”,年老体衰,仍被贫困所役使,四处奔波。接下来的“骨肉任睽离,乡国阻且修”,描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故乡遥远不可及的痛苦。最后,“抱牍惭匪躬,溲勃幸见收”,尽管工作勤勉,却因贫困而感到羞愧,但幸运的是,还能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顾此猥孱资,驱策将安求”,面对微薄的财产,诗人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对未来充满迷茫。最后一句“守拙亦云美,素业空千秋”,表达了诗人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即使这种坚持最终未能带来实际的成就,但至少保持了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坚守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