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八景(其八)石亭避暑

南山石槛跨幽壑,有翚者飞谁所作?

女娲补天或见遗,往往天阴媾冰雹。

天边大火伏不流,极南草木含清秋。

老夫年衰畏炎赫,朝来忽念山中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避暑石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诗人李孝光以“南山石槛跨幽壑”开篇,巧妙地将石亭置于山间谷地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有翚者飞谁所作?”一句,既是对亭子构造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之情。

“女娲补天或见遗,往往天阴媾冰雹。”这一联运用神话传说,借女娲补天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想象和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不可预知的天气变化。接下来,“天边大火伏不流,极南草木含清秋。”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天边的夕阳仿佛被固定在空中,而南方的树木则在清冷的秋意中显得格外静谧。

最后,“老夫年衰畏炎赫,朝来忽念山中客。”诗人以自己的年迈和对炎热的畏惧,表达了对山中避暑之地的向往和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避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鉴湖雨

越角鉴湖三百曲,雨馀曲曲添新绿。

八月九月风已高,诗人夜借渔船宿。

渔翁城中沽酒来,筐底白鱼白胜玉。

当时贺老狂复狂,乞得鉴湖此生足。

形式: 古风

和叔夏寄童质夫

溪头春水绿欲沽,溪上行人马蹄滑。

溪山周匝空翠香,驻马看山惜不发。

有客有客苍髯眉,兰襟蕙带光参差。

手携鲤鱼压清酒,劝我且复留斯须。

道傍废垣藓花裂,昔人富贵春云灭。

此时不饮将奈何,为君醉倒溪头月。

形式: 古风

舟中为人题青山白云图

江气赑屃如蛟龙,晓风吹落金芙蓉。

神女淩波洗云去,莫为行雨阳台东。

朝来白云散白石,小姑蛾眉翠欲滴。

老蛟化为百岁翁,彭郎矶头夜吹笛。

形式: 古风

秋晓角

青天荡荡吞孤月,众星荧荧明复灭。

城中鸡鸣如苍蝇,城头画角哀鸣裂。

八月九月风惊沙,穷边夜夜吹梅花。

四方无事卧笳鼓,行子何用思还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