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花

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城中春色还如此,几处笙歌按舞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它不与垂柳共映华丽的小屋,依山傍路,自有一番娇媚。
游人们走过都能闻到它的香气,山谷中的鸟儿飞过也会看见它的倩影摇曳。
半掩在烟雾和山岚之中,若隐若现,又怎能承受风雨黄昏的凄凉。
城中的春色依然如斯,四处传来笙歌,轻盈的舞姿随着乐曲起伏。

注释

不共:不与。
垂杨:垂柳。
映:映照。
绮寮:华丽的小屋。
倚山:依山而立。
临路:靠近道路。
自娇饶:自显娇媚。
游人:过往的游客。
香远:香气飘散。
谷鸟:山谷中的鸟。
影摇:身影摇曳。
半隔:半遮半掩。
烟岚:云雾和山岚。
遥隐隐:隐约可见。
可堪:怎能忍受。
风雨暮萧萧:风雨黄昏时分的凄凉。
城中:城市中。
春色:春天景色。
笙歌:笙箫音乐。
按舞腰:随着音乐起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路花开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这两句点出了环境的幽静与花的繁茂,"垂杨"指的是柳树下垂的枝条,而"绮寮"则是精美的窗棂,这里借以形容树荫如织锦一般覆盖着小屋,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倚山临路自娇饶"中,“娇饶”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花朵盛开时的妩媚与迷人。

接下来的"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展示了花香的传播和自然界生物对之的反应。游人经过后能感受到花香的远扬,而谷中的鸟儿则因花开而飞舞,影子随之摇曳。

"半隔烟岚遥隐隐, 可堪风雨暮萧萧。" 这里诗人的笔触转向环境的氛围,"半隔烟岚遥隐隐"描绘出山中迷雾缭绕的景象,而"可堪风雨暮萧萧"则预示着天气可能即将变化,带有一丝忧虑。

最后两句"城中春色还如此,几处笙歌按舞腰。" 表现了城中的春意依旧浓郁,而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也沉醉于音乐与舞蹈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来临的风雨变化有一丝担忧,但这并不掩盖他对生活美好的感受。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中书相公溪亭闲宴依韵

雨霁秋光晚,亭虚野兴回。

沙鸥掠岸去,溪水上阶来。

客傲风欹帻,筵香菊在杯。

东山长许醉,何事忆天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前年都尉没边城,帐下何人领旧兵。

徼外瘴烟沉鼓角,山前秋日照铭旌。

笙歌却返乌衣巷,部曲皆还细柳营。

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从驾东幸呈诸公

吴公台下旧京城,曾掩衡门过十春。

别后不知新景象,信来空问故交亲。

宦游京口无高兴,习隐钟山限俗尘。

今日喜为华表鹤,况陪鹓鹭免迷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

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