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宪十君子轩

北极元轩气,受命惟尔独。

四方散子孙,万里异闽蜀。

戴谱六十一,岩谷无遗录。

段记三十九,冥搜出隐伏。

世若不尽见,谁为合其族。

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

开轩延十君,跪坐进三沐。

高低列云来,新旧间伯叔。

团栾十家春,门户各清肃。

客至为卷帘,赞名问寒燠。

一见伯玉辈,遂使季子服。

我欲作竹史,就君求品目。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北极元轩的气派中,你的使命独一无二。
你的子孙分散到四方,远离闽蜀万里之遥。
你的谱系记录了六十一代,山谷间的秘密也无遗漏。
段氏记载了三十九代,深入探索隐藏的历史。
如果世间不全部知晓,谁能将你们一族聚合。
儒林的老者,你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你打开轩窗邀请十位贤士,恭敬地接受三次沐浴的敬意。
高矮不一的人们如云而来,新旧相识如同伯叔一般亲近。
十家欢聚一堂,家家户户整洁肃穆。
客人来访,你会卷起窗帘,询问寒暖。
初次相见,就像遇到伯玉这样的人物,使季子心生敬佩。
我想要做一部竹简史,向你请教人物分类。

注释

元轩:北极元气所化的轩宇。
受命:接受天命。
尔:你,指上文的某人。
散:分散。
闽蜀:古代中国地区名,这里泛指远方。
戴谱:记录家族谱系。
冥搜:深入探寻。
世:世间。
品目:分类或目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翌的作品,名为《题刘宪十君子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和深沉的家族伦理观念。

"北极元轩气,受命惟尔独。" 这两句表达了对主人公刘宪十君家族不凡的出身与地位的肯定,"北极"象征着最高尊贵之处,"元轩气"则是指代此家族的气度非同凡响。

"四方散子孙,万里异闾蜀。" 描述了刘宪十君家族的繁衍与分布广泛,"四方"和"万里"都形容其族人遍布各地,显示出一个大家族的壮大规模。

"戴谱六十一,岩谷无遗录。段记三十九,冥搜出隐伏。"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刘宪家族史料的认真考证与研究,通过文献和实地考察,不留下任何遗漏或未被发掘的地方。

接下来的"世若不尽见,谁为合其族。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开轩延十君,跪坐进三沐。高低列云来,新旧间伯叔。团栾十家春,门户各清肃。客至为卷帘,赞名问寒燂。" 等句子,则描绘了刘宪家族的文化修养与温馨家庭氛围,以及诗人对其家族成员的敬仰和对其生活状态的关注。

最后,"一见伯玉辈,遂使季子服。我欲作竹史,就君求品目。" 表达了诗人在亲身体验刘宪十君家族后,对其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的深刻认同,并表明自己有志于记述这一切,如同对待竹林七贤一样,希望能得到刘宪十君的支持和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家族、教育与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分子阶层及其文化生活的关怀和赞美。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题孙倅面山轩诗

举头直北看青山,低头直下觑黄卷。

黄卷辛勤有时厌,青山于人保不变。

山作主人我为客,主人看客长不倦。

今代风流漱石公,吏事直以儒雅缘。

一丘一壑在胸中,尘土污人聊举扇。

开门抆拭旧题傍,坐与乌龙通一线。

近因秋雨聘此君,更倚岁寒为外援。

贱子与世多背驰,只有青山存半面。

莫嫌剥啄时扣门,要是绨袍故人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题校书图

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

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

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

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

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

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

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

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题清芬阁

山腰系烟帛,石齿漱滩雪。

千岁可坐致,清风在岩穴。

五季浪拍天,不覆渔翁船。

入山种美材,百世收栋椽。

松厅正一台,莲幕壮两河。

少蓬薰班香,建州办韩多。

今代南海君,事事似诸父。

何年继昔游,秋山祠乃祖。

形式: 古风

题蒋山草堂

俯仰之间迹已尘,重来屐齿藓痕匀。

晚菘早韭有真味,夜鹤晓猿无故人。

万一可偿他日愿,再三须卜此山邻。

北山大士乃吾祖,烝蕙肴兰长荐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