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苏友燕

老来常善忘,秋病复频年。

笔有千坟秃,胸无一字全。

嘉宾淮海俊,新句夜珠悬。

未遂投桃报,长江竟放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答苏友燕》。诗中流露出诗人年老多病、记忆力减退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未能及时回赠的遗憾。

首联“老来常善忘,秋病复频年”,开篇即点出诗人年事已高,记忆衰退,加之秋季疾病缠身,生活多有不便。这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晚年境况,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健康状况的忧虑。

颔联“笔有千坟秃,胸无一字全”,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创作状态。这里的“坟”可能是指书籍或文献,“秃”则形容笔头因频繁使用而磨损。诗人自谦地表示,尽管读过无数书籍,但自己的心中却空无一物,暗示了知识与灵感的匮乏。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嘉宾淮海俊,新句夜珠悬”,转而赞美友人苏友燕的才华横溢。这里将友人比作淮海地区的俊杰,其新作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珍珠,既是对友人作品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才情的由衷钦佩。

尾联“未遂投桃报,长江竟放船”,表达了诗人未能及时回赠友人的情谊,只能让友谊之舟随长江水流去的愿望。这一联既是对未能及时表达谢意的遗憾,也寄托了对未来能够再次相聚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描写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余信宜初芙

海峤无波郡邑劳,南溟真足养奇毛。

三年奏最珠官远,四字题名玉殿高。

会见鸣珂归侍从,近乘山屐到林皋。

每从良友瞻风义,侠气今时属四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海南云节母寿诗

八千里外儿寻母,四十年来母见儿。

昔日婴孩今已老,一时惊喜两成疑。

星分婺女光长在,海隔珠厓远不辞。

节孝令人生感激,老夫含泪纪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湛仲宜北上

科名往往在名门,三十年中见祖孙。

鹤和满庭方继响,凤雏新翼已高鶱。

逢时文字偏能老,弱冠年华好受恩。

会见五云生日下,太平天子正临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何东园铨部

四十年来海内名,西风衔命五羊城。

妍媸物象归金镜,进退星辰在玉衡。

高足渐看登要路,旧交犹自念狂生。

炎州秋后波涛浅,想见归舟似叶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