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旁辛苦问流人,非罪相看误此身。
何用老成徒取辱,久知温饱不如贫。
衣裳臭秽沾床汗,枷械拘挛满面尘。
不自我先休叹恨,周馀靡有孑遗民。
这首诗名为《问流人》,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路边被苦难所困的流人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首先描述了流人们在路旁遭受艰辛询问的场景,他们并无过错却被牵累至此,暗示了无辜者的不幸遭遇。接着,诗人感慨那些看似老成持重的人却只能忍受屈辱,认识到温饱虽好,但贫困中的尊严更为可贵。衣衫破旧,满是污垢和汗水,枷锁束缚,脸上布满尘土,这些细节描绘出流人们的悲惨境遇。
诗人进一步指出,这样的苦难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至于几乎找不到没有受苦的百姓。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慨,感叹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即使自己不陷入其中,也难以避免对世间疾苦的深深叹息和对社会残存公正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独上江城倚夕晖,西风点点雁斜飞。
百年已半犹为客,三径将芜苦忆归。
老妇一秋常伏枕,痴雏几度候牵衣。
月明忽作还家梦,九曲溪头一扣扉。
医官督税想贤劳,盥漱忘餐到日高。
倦执牙筹从会计,偶凭乌几欲推敲。
舟车凑集须躬阅,药裹增除莫自抛。
此日虚名求实效,研摩直恐数秋毫。
人生自古少合并,邻并应烦数送迎。
戎马艰危犹旅食,儒衣漂泊负才名。
有钱可买归山隐,无酒难为待客情。
伤心世事苦偪侧,可能白发对河清。
落花飞絮送残春,浊酒清歌别远人。
宪府簿书淹岁月,宦途鞍马傍风尘。
湖边有宅栖徐孺,城里无山隐子真。
羡尔奋飞千里远,嗟余落魄二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