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歌

华阴双璧传山鬼,报道明年祖龙死。

草间豪杰伺天时,攘袖抚衿争欲起。

丛祠篝火妖狐语,夥涉为王张大楚。

南公旧有三户谣,东井新看五星聚。

中原茫茫走秦鹿,天遣沛公兴白屋。

大蛇斩断素灵号,蚩尤祭罢朱旗矗。

朅来扶义入关中,恩结人心帝道隆。

秦法烦苛犹一洗,项王剽悍何劳攻。

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

已令陆贾说诗书,更诏孙通制仪礼。

阿翁着手规摹远,独恨儿孙读城旦。

王纯霸杂宁不知,不是不知知已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汉歌》由金代诗人萧贡所作,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汉初建立的宏大历史画卷。

开篇“华阴双璧传山鬼,报道明年祖龙死”,以神话色彩浓厚的“华阴双璧”预示着秦始皇即将离世,暗含着历史的转折点即将到来。接着,“草间豪杰伺天时,攘袖抚衿争欲起”描绘了民间英雄们在等待时机,准备揭竿而起,推翻暴政的情景。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民众对自由的渴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

“丛祠篝火妖狐语,夥涉为王张大楚”则进一步描述了起义军的兴起,他们借助神秘力量,聚集力量,准备建立新的政权。“南公旧有三户谣,东井新看五星聚”引用了古代预言,暗示着起义的成功与命运的指引。接下来,“中原茫茫走秦鹿,天遣沛公兴白屋”描绘了秦末乱世,群雄并起,最终刘邦(沛公)在天命的指引下崛起,建立了汉朝。

“大蛇斩断素灵号,蚩尤祭罢朱旗矗”运用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事件——刘邦斩白蛇起义和祭祀蚩尤,象征着新政权的建立和稳定。随后,“朅来扶义入关中,恩结人心帝道隆”描绘了刘邦进入关中,以仁义服众,赢得了民心,奠定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秦法烦苛犹一洗,项王剽悍何劳攻”对比了秦朝严苛的法律和项羽的勇猛,强调了刘邦治理的宽容与智慧。接下来,“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赞扬了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和智者,以及他对待太子的仁慈,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道德。

最后,“已令陆贾说诗书,更诏孙通制仪礼”提到刘邦重用儒生,制定礼仪制度,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阿翁着手规摹远,独恨儿孙读城旦”表达了对后世子孙未能继续发扬光大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传承的深思。

整首诗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汉初建立的全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

萧贡(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 字:真卿
  • 籍贯:金京兆咸阳
  • 生卒年:?—1223

相关古诗词

楚歌

沙丘车过亡明镜,人头畜鸣自贤圣。

阿房殿里醉宫娃,赵高手中持国柄。

群雄云扰荡山东,邯郸却堕秦围中。

项王一战动天地,诸侯膝行趋下风。

割裂河山建侯国,天下畏威心不服。

只贪衣绣荣楚猴,岂识金刀得秦鹿。

楚歌一夜四面发,泣别虞姬歌数阕。

残兵牢落似晨星,独骑凌兢踏寒月。

乌江渡口方唤船,五侯追奔已江边。

苦道天亡非战罪,剑化壮气成飞烟。

君王雄武古无比,独无仁义谁相济。

向能忠计资范增,未必汉家能卜世。

谷城东头土一丘,悠悠遗恨何年休。

形式: 古风

悲长平

秦兵伏甲武安西,赵将非材战士携。

千里阵云沉晓日,万家屋瓦震秋鼙。

哀缠朽骨天应泣,怨入空山鸟不栖。

百战区区竟何得,阿房烟草亦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雒阳

西来洛水绕崧高,野店荒村换市朝。

董卓搜牢连数月,郭威夯市又三朝。

劫灰深掘终难尽,鬼火争然忽自消。

千古兴亡几春梦,只将閒话付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中秋对月

去年中秋客神京,露坐举杯邀月明。

今年还对去年月,北风黄草辽西城。

年年月色长清好,只有悲秋人易老。

儿童不解忆长安,歌舞团圞绕翁媪。

人生宦游真可怜,不知何处度明年。

预愁老罢废诗酒,负此冰玉秋婵娟。

我生万事随缘耳,居自无忧行亦喜。

君不见杜子闺中只独看,鄜州寂寞千山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