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

我贫无定居,一岁三四迁。

破庐仅蔽席,于生已为宽。

南邻盛车马,北里矜绮纨。

高楼出云雨,一一居神仙。

何异玉台秀,四时游且盘。

念力守穷栖,去去非所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贝琼在明朝时期的迁居生活,反映了他贫困而频繁搬家的境遇。通过对比自己与周围邻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差异。

首句“我贫无定居,一岁三四迁”,开篇点题,直接表达了诗人因贫困而无法固定住所,一年内多次搬家的事实。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接着,“破庐仅蔽席,于生已为宽”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破旧的房屋只能勉强遮挡风雨,对于生存来说已经算是宽裕。这样的生活环境,与后文邻居们豪华的居住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贫富差距之大。

“南邻盛车马,北里矜绮纨”描绘了邻居们的奢华生活。南边的邻居拥有华丽的车辆,北边的邻居则以穿着昂贵的丝绸为荣。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富裕与享受。

“高楼出云雨,一一居神仙”一句,形象地比喻了邻居们居住环境的高雅与舒适,仿佛他们生活在云端仙境之中。这与诗人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

“何异玉台秀,四时游且盘”将邻居们的奢华生活比作美玉之台上的秀丽景色,四季皆可游玩观赏。这一比喻不仅强调了邻居们生活的精致与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羡慕。

最后,“念力守穷栖,去去非所安”表达了诗人坚守贫困生活的决心,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不满与不安。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隐晦抗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中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底层人民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压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日

叶落天始秋,一气自回薄。

郁蒸变凄厉,衰它独先觉。

行云翳白日,向夕风雨作。

所欣同一溉,流水百道落。

园葵遂会滋,可以供我酌。

白发西邻叟,相过慰漂泊。

贻我酒两鸱,对之中颇怍。

高歌尽君触,从人诮徐邈。

形式: 古风

夏夜

惮暑夕屡兴,飞虫亦纷拂。

玉宇旷无邻,星河阻灵匹。

眷兹朱火中,悼彼青阳失。

旧知伤已逝,新欢邈难即。

虫虫气如焚,惕心心为怵。

惧先霜雪交,易变蒲柳质。

彷徨不能寝,坐候东方日。

形式: 古风

丁未重午

世乱无安宅,尽室久在路。

山蜩始一鸣,海燕时双去。

已叹朱户非,不见龙舟渡。

采药讵能寿,酌酒聊自豫。

四时倏相代,百岁同为寓。

日长坐风檐,更读离骚赋。

形式: 古风

题绿绮轩

朱丝操白雪,白鹤舞婆娑。

犹闻广陵散,不废懊憹歌。

风来茂花树,月落洞庭波。

不见古人久,焉知古意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