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十一)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

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

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

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提短剑,腰长铗。

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

要斩鼪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

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吴潜的《满江红·其十一》,其中融入了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和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全诗语言鲜明,意境辽阔,表现出词人胸中的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日薄寒空”描绘了一幅初冬的萧瑟景象,天气渐冷,日光也变得淡薄。此时,“正泽国,一汀霜叶”则是对这寒冷景色中草木被霜覆盖的情形生动描述。接着“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中的“万里”表达了词人对遥远故土的思念,而“西风塞雁”则是用来比喻边疆的消息难以到达,带有一丝哀伤之情。

中间几句“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忧愁,而“老泪”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后半部分“提短剑,腰长铗。昔壮志,今华发。”中的“短剑”和“长铗”都是武士装束的象征,表明词人昔日的壮志如今已变为华发(可能是指头发花白),暗示了时光流逝与年华老去。

接着,“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要斩鼪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则描绘了一种宏大的山川景象和对远古英雄事迹的缅怀。“斩鼪鼯”是指斩杀怪兽,常用以比喻战胜强敌,而“可怜乌兔驰双辙”中,“乌兔”是一种快马,形容其速度之快,但这里却用来表达一种悲哀的情感。

末尾两句“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则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赞美,认为友人的文笔犹如能扫荡一切障碍的强者,而其文章也与众不同。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十三)戊午八月十二日赋后圃早梅

问信江梅,渐推出、红苞绿萼。

堪爱处,平生怀抱,岁寒为托。

瘦骨皱皮犹老硬,孤标独韵难描摸。

怕东君、压住等春来,鞭先著。止渴事,风烟邈。

和羹事,风波恶。想翠禽啁哳,笑他都错。

争似花开颓醉玉,月天更引霜天角。

便一年、强作十年人,山中乐。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七)

斫却凡柯,放岩桂、出些头地。

从此去,引风披露,畅条昌蕊。

待得清香千万斛,且饶老子为知己。

趁今宵、新月驾空来,浮觞里。刘安笑,淹留耳。

吴猛约,何时是。想故山深处,翠垂金缀。

须信人生归去好,他乡未必江山美。

问钗头、十二意如何,非吾事。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五)己未四月九日会四明窗

饤饾残花,也随分、红红白白。

缘底事,春才好处,又成轻别。

芳草凄迷归路远,子规更叫黄昏月。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凭谁说。我不厌,尊罍挈。

君莫放,笙歌彻。自河南丞相,有兹宾客。

一笑何曾千古换,半醺便觉乾坤窄。

怕转头、天际望归舟,江山隔。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齐山绣春台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