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自励》,是明代诗人王英所作。诗中以一面镜子自喻,通过镜子的清洁与污秽,来表达自我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首句“团团匣中镜,皎皎流素光”描绘了一面圆润的镜子,镶嵌在精致的匣中,光芒洁白如雪,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着,“鉴物无遁形,妍媸安得藏”表明镜子能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美还是丑都无法隐藏,寓意人应坦诚面对自己的行为与品德。
然而,“经时苦昏翳,游尘漫飞扬”描述了镜子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蒙上灰尘,失去原有的光泽,暗喻人在世俗的纷扰中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初心。诗人因此发出三声叹息,感叹镜子失去了其应有的常态。
接下来,“拂拭去瑕垢,精采复煌煌”表达了诗人决心清除内心的污垢,恢复内心的光明与辉煌,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净化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外界环境如何污浊,也应坚守自我,不被污染,保持高尚的品格。
最后,“恒当慎夙夕,惕然以自防”提醒人们应当时刻警惕,谨慎对待日常的言行,以防道德滑坡,强调了持续自我约束与警醒的必要性。
整首诗通过镜子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自我修养与道德操守的主题,鼓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不断自我反省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