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闻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所引发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知汝几时到,先令独客闻”,诗人仿佛在与远方的雁群对话,询问它们何时抵达,而这份消息却是由孤独的旅人首先感知到的,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期待。
接着,“雨昏低度屋,风急乱穿云”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沉、动荡的氛围。雨雾笼罩,光线昏暗,大雁在低空中飞行;狂风呼啸,似乎要穿透层层云雾,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紧张感。
“衡岳路犹远,吴江夜正分”则进一步描绘了雁群迁徙的艰难路程以及时间的流逝。衡岳,即湖南衡山,是大雁南飞途中的一个重要地标;吴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此处暗示着雁群即将到达的目的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雁群迁徙的遥远与艰辛,也暗含了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替。
最后,“如何传素札,为我吊湘君”表达了诗人对雁群的深深敬意与期待。素札,指的是简朴的书信,这里借指雁群传递的信息;湘君,相传是古代楚国的一位神祇,常与湘水相关联,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哀愁。诗人希望雁群能带来远方的消息,尤其是关于湘君的消息,这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听雁的情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季节变换和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远方的牵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