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其四)

楼上风高翠袖寒。碧云笼淡日,照阑干。

绿杨芳草恨绵绵。长亭路,何处认征鞍。

晓镜懒重看。鬓云堆凤髻,任阑珊。

鸾衾鸳枕小屏山。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翻译

楼上的风儿吹得衣袖生凉,碧蓝的天空下,淡淡的阳光洒在栏杆上。
绿色的柳树和青草弥漫着无尽的离愁,长长的道路上,哪里还能辨认出行人的马鞍。
清晨的镜子也不想再照,因为鬓发如云的凤髻已显得零乱,任由它散乱。
精致的鸳鸯枕和鸾鸟图案的被子,映衬着小小的屏风,如同一座山。人儿如美玉,怎能辜负这春天的闲暇时光。

注释

翠袖:女子的绿色衣袖,代指女子。
碧云:形容天空的蓝色像碧云。
阑干:栏杆,这里指庭院中的扶手。
恨绵绵:深深的离别之愁。
征鞍:出行者的马鞍,代指远行的人。
晓镜:早晨的镜子,代指梳妆。
凤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状似凤凰的尾羽。
阑珊:零乱、衰败的样子。
鸾衾鸳枕:绣有鸾鸟图案的被子和枕头,象征夫妻恩爱。
屏山:屏风,形状如山的小巧装饰。
忍负:怎能辜负,表示惋惜之情。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楼阁的画面,女子在楼上感受到清冷的秋风,她的翠袖在风中显得更加单薄。窗外,碧云笼罩着淡淡的阳光,斜照在栏杆上,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绿杨和芳草似乎也带着离别的愁绪,让人联想到长亭送别的情景,但女子却不知所措,找不到远行者的踪迹。

清晨,女子慵懒地对着镜子,不愿再看自己憔悴的容颜。她的凤髻凌乱,鬓发堆叠,显示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她躺在绣着鸳鸯图案的被褥上,看着小小的屏风,如同一座孤独的小山。她自比为美玉,感叹自己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却承受着无尽的寂寞和等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秋日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惋惜。词中的情感深沉而内敛,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72)

蔡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号:友古居士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088—1156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其一)吴松浮天阁送别

楼外江山展翠屏。沈沈虹影畔,彩舟横。

一尊别酒为君倾。留不住,风色太无情。

斜日半山明。画栏重倚处,独销凝。

片帆回首在青冥。人不见,千里暮云平。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二)

澹澹秋容烟水寒。楼高清夜永,倚阑干。

玉人不见坐长叹。箫声远,明月满空山。

遐想绿云鬟。青冥风露冷,独乘鸾。

别时容易见时难。凭孤枕,聊复梦蝉娟。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三)

流水桃花小洞天。壶中春不老,胜尘寰。

霞衣鹤氅并桃冠。新装好,风韵愈飘然。

功行满三千。婴儿并姹女,炼成丹。

刘郎曾约共升仙。十个月,养个小金坛。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飞雪满群山(其一)又名扁舟寻旧约

冰结金壶,寒生罗幕,夜阑霜月侵门。

翠筠敲竹,疏梅弄影,数声雁过南云。

酒醒敧粲枕,怆犹有、残妆泪痕。

绣衾孤拥,馀香未减,犹是那时熏。

长记得、扁舟寻旧约,听小窗风雨,灯火昏昏。

锦裀才展,琼签报曙,宝钗又是轻分。

黯然携手处,倚朱箔、愁凝黛颦。

梦回云散,山遥水远空断魂。

形式: 词牌: 飞雪满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