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高应文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高明所作的《次韵酬高应文》。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自我放逐的向往,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首联“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以“钓鱼六鳌”的典故开篇,象征着诗人曾经追求过远大的理想或目标,但最终被现实的风浪所阻隔,形象地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颔联“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表达了对英雄迟暮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江山依旧,但英雄已老,而天地却无动于衷,雨露依然高悬,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颈联“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通过引用历史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犀首和狐毛分别代表了战国时期的两位智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智者的厌倦和对自身奔波劳碌的感叹,暗示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尾联“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秋日的江边,披着蓑衣,独自垂钓,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这样的生活比起官场的纷扰,显得更加自在和满足。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压力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自我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7)

高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 生卒年:约1305~约1371

相关古诗词

吴中会宋行之库使时贡金北土

楼船晓泊苏台下,官舍梅花暖欲开。

千里关河同客思,一川风雨送离杯。

黄金压马日边去,绿树迎人天际来。

后夜思君望天北,使星应合近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同月彦明省郎

摇落关河万木空,征途日暮感飘蓬。

天寒为客吴江上,夜雨读书山寺中。

伯乐何时过冀北,扬雄谩自赋河东。

黄尘冉冉貂裘老,殊愧南邻桑苧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朱子昭赴都

西陵潮落船初发,念子辞家去觅官。

直欲持书上光范,不妨卖药过邯郸。

黄河雪消水乱走,紫禁花浓春尚寒。

如此江山足行乐,莫将尘土污儒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屠彦德并简倪元镇二首(其一)

水驿灯明渐掩扉,雨中何处暮山微。

萧萧落木征帆过,漠漠长河一雁归。

岁晚仲宣犹在旅,年来伯玉自知非。

久?华发添青镜,未许淄尘上素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