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蔡河怀徐幼文(其二)

天然清真去雕饰,王嫱西施洗铅黛。

漱芳隽腴再三读,项上之脔左手蟹。

技痒砺秣互掎角,十捷一二八九败。

余实羡君敏且博,君亦怜余强而迈。

英雄敢夸君与我,强弱不止楚敌蔡。

孟潴豪士渤海高,时复峙足如鼎鼐。

高才于我十倍我,尚叹追君力不逮。

纵横千字戚生笔,迭宕百韵余公莱。

僧房秋迥钵声长,雪屋香销烛痕在。

清游未竟夕漏终,落月残星悲一慨。

激烈正醉金陵酒,漂泊共泛濠梁载。

城荒地僻生计拙,时脱春衫倩人卖。

破楼夜雨邻钟急,委巷秋风茅屋坏。

斯时愁绝正难禁,君独相看劝余耐。

别来奔走向西洛,面色痿黧病新差。

章台握手须臾立,胸臆梗塞若有碍。

平生耻作儿女悲,此别戚戚若有慨。

今朝过蔡将入陈,渐见舟舻舣滩濑。

平漪细石鱼跳渚,斜日低烟雁横塞。

相思无奈客中愁,聊述长歌歌一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基的《舟入蔡河怀徐幼文(其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幼文的深深怀念和离别后的感慨。首句“天然清真去雕饰”赞美了徐幼文的本真性格,如同王嫱、西施般的天然之美,无需过多修饰。接下来通过比喻,如“漱芳隽腴再三读”、“项上之脔左手蟹”,描绘了徐幼文的才华出众,技艺精湛。

诗人感叹自己羡慕徐幼文的敏捷和博学,同时也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强迈,却仍不及对方。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犹如孟潴豪士渤海高,时而并肩作战,时而相互支持。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的才能与徐幼文相比仍有差距,无法完全追赶。

诗中还描绘了与徐幼文共度的美好时光,如僧房秋夜的禅钟声和雪屋中的香烟烛光,以及分别后的生活艰辛,如破楼夜雨、秋风茅屋。在愁苦之中,徐幼文的鼓励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回忆起在章台握手的瞬间,心中充满感慨,尽管平生耻于儿女情长,但此次别离仍难以抑制心中的哀愁。

最后,诗人描述了舟行入蔡河的景象,以此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相思之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州道中

北风如刀吹面裂,弊裘无功尘絮折。

星稀日出势尚严,满袖霜花厚如雪。

马上沉吟苦忆家,江南十月剩春华。

金钱晚菊低丛叶,绿萼盘梅小树花。

形式: 古风

寄题水西草堂

鸳鸯湖东武塘西,桃花满川蒲叶齐。

春风二月微雨霁,鹅鸭拍水黄莺啼。

推窗只见参差柳,柳色波光淡于酒。

乌纱官帽半笼头,紫竹渔竿长在手。

平生爱读内景书,往往适意追禽鱼。

开门懒迎俗士驾,拄杖每叩高僧庐。

客来举酒邀明月,细瀹松涛煮春雪。

但觉身无俯仰劳,安知世有东西别。

今年扈从来大梁,锦袍白马青丝缰。

信陵宅畔暮鸦集,朱亥门前秋草黄。

轮番夜直中书省,霜华满巾须发冷。

粉署香销紫绮袍,碧梧影落黄金井。

魂梦时时到草堂,曲栏花药漫分行。

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

形式: 古风

留别杨公辅

紫帘凝烟碧香绕,银灯结花金粟小。

主人捧酒起劝宾,离别长多会长少。

明朝骑驴郑圃东,白沙黄叶满林风。

知君此际能相忆,笑指灯花映酒红。

形式: 古风

送朱明善少府

胙城主簿冰雪骨,天阔霜清见飞鹘。

家住西湖第一桥,半生诗酒笙歌窟。

斜肩兜子总宜船,九里松阴十里莲。

松下看山船上宿,小娃随索卖花钱。

莺娇蝶妒春如绮,一夜东风变桃李。

回首梁园望故乡,咫尺吴山四千里。

吴山渐远音书绝,两鬓青青未成雪。

乌帽朝辞郑圃烟,鹿车夜挽兰台雪。

上官不惮路道长,岂问富庶并荒凉。

正须到县招窜匿,要使枳棘皆耕桑。

妇女养蚕男种麦,食有鸡豚衣有帛。

儿童不识成丁劳,父老能歌县官德。

惭余亦是荥阳簿,虎牢关下成皋路。

有酒谁浇纪信魂,无人敢画鸿沟渡。

郑卫由来本懿亲,相思只隔大河津。

愁将艮岳风前柳,持赠山阳笛里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