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

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

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

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

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

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

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折杨柳》由明代诗人王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日中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它与离别、思念之间的深刻关联。

开篇“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以杨柳的青翠之色引出离别的愁绪,点明主题。接着“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描绘了杨柳在经过一夜细雨的滋润后,更加生机勃勃,新莺的啼鸣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然而,“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虽是春色满枝,却也暗含着离别的伤感,因为春色虽美,却难留人。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杨柳,以蹙眉的姿态映照在清澈的池水中,又轻轻拂过香气浓郁的窗户,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春景的喜爱,又有对离别的无奈和哀愁。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不忍直视眼前的美景,只能用手轻抚着杨柳的枝条,仿佛在与它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表达着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摇曳,如同诗人的心事被风吹散,无法把握。而“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则直接点出了离别的痛苦,即使是最柔软的枝条,也难以抵挡风的侵袭,正如远行之人的心绪,容易被外界的风吹动,产生无尽的烦恼。

最后,“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以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离人的命运,即便再美的事物也无法跨越遥远的距离,到达远方的边塞。而“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希望借一枝杨柳寄托思念之情,但“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又表达了对这份情感能否送达的担忧,如同女子的衣物被抛弃一样,这份思念或许也会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离别、思念的情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

王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鸿雁行

鸿雁何联翩,联翩西北翔。

西北旷何许,逝将之塞疆。

我有一书扎,缄之金玉箱。

将以遗所思,道路阻且长。

因风托羽翼,为尔立傍徨。

去时春草青,归当秋草黄。

草黄岁将晚,毛羽恐摧伤。

愿言爱毛羽,边塞多风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玉河春水曲

积石金堤驾落虹,波分千练影长空。

无端乱涌桃花片,犹带轻红出汉宫。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雷阳歌送冯南江赴戍

雷阳三月涛声怒,涨海冥冥乱烟屿。

伏波庙前苦竹低,雷公山下鹙鸧举。

氤氲霾雾濯阴霓,屼嵂火云蒸毒雨。

一自三闾遭放时,身乘文豹骖虬螭。

忠愤气排阊阖动,思君泪落天南垂。

冯君崛称三吴彦,览辉振翮风云颤。

巍峨绣服凤凰台,嶙峋谏草麒麟殿。

不惜捐躯批逆鳞,宁辞伏窜穷荒甸。

昔骑骢马侍龙楼,今听哀猿到粤洲。

壮志由来狭四海,岂应乡土增离忧。

君不见苏叔子,僦居民舍犹遭訾。

奇绝翻怜惬壮游,风流尽付罗湖水。

又不见寇莱公,郡图来献城门东。

始知履历非偶尔,剩有蒸羊赠狡童。

尔来四百五十载,二公精爽今犹在。

此地凄凉君再过,仰看万里风尘改。

明朝遥瞩岭南云,长虹夜夜流光彩。

形式: 乐府曲辞

春江曲

东风度江城,四山漾新绿。

江头荡舟人,载酒过江曲。

少妇白苧歌,风吹断还续。

春鸟似相依,双双沙上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