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正楼上、乱山无数。点点垂杨,晚霞红处。

一片孤帆,夕阳潮落晚鸦聚。

一程程路,休去问、旗亭树。

树肯管行人,不绿到、天涯住。凝伫。

望荒城十里,惟有乱云堆絮。

元宵过也,怕还有、打灯风雨。

得知它、归也不归,万一有、晚潮回去。

且关了纱窗,今夜梦儿重做。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由清代词人关锳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与思念交织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开篇“正楼上、乱山无数”,以景入情,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高楼上,视线被连绵起伏的群山所阻隔,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辽阔的氛围。接着,“点点垂杨,晚霞红处”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下的垂柳图景,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

“一片孤帆,夕阳潮落晚鸦聚”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孤帆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驶向远方,晚归的乌鸦聚集在岸边,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离人的孤单与不舍。

“一程程路,休去问、旗亭树”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行走在漫长的路上,每棵树都见证了行人的足迹,但故乡却遥不可及,这种无法言说的失落与渴望,让人心生感慨。

“树肯管行人,不绿到、天涯住”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木以情感,树木似乎也在为行人的离去而感到惋惜,不愿绿叶延伸到天涯,表达出对离人的不舍与留恋。

“凝伫。望荒城十里,惟有乱云堆絮”描绘了主人公站在楼头,远眺荒城,只见乱云翻滚,无边无际,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元宵过也,怕还有、打灯风雨”通过元宵节的过去,预示着团圆的希望已逝,而即将到来的是风雨交加的夜晚,暗示了离别后可能面临的艰难与挑战。

“得知它、归也不归,万一有、晚潮回去”表达了对归期的期待与担忧,即使知道归途遥远,仍有一丝希望,期盼着能乘着晚潮回到故乡。

最后,“且关了纱窗,今夜梦儿重做”则寄托了主人公希望通过梦境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慰。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63)

关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燕帘风絮。几叠江南树。才起东风天又雨。

冷了一春词句。镜奁消瘦朱颜。鸾笺湘管都闲。

只有未归残梦,画屏绕遍春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菩萨蛮.喜蔼卿自毗陵归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斜月绿窗低。

梦回闻马嘶。梨花明似雪。含笑开门说。

昨夜结灯花。今朝真到家。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祝英台近.题天寒修竹图

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已点上、绿苔如绣。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卜算子.示蔼卿

难得望春来,君又留难住。

到得君归没杏花,却又愁春去。

春去肯重来,花落还开否。

到得明年有杏花,又要听春雨。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