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冬几烽火,诸将亦豪雄。
月冷胡笳断,云低汉垒空。
勋名身后别,边议眼前同。
枯木惟啼鸟,凄其向晚风。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悲凉之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联“三冬几烽火,诸将亦豪雄”,开篇即点出边疆战事频繁,烽火连天,即便是英勇的将领们也难掩豪情。这里以“三冬”形容时间之长,烽火不断,暗示边防压力之大,同时也衬托出将领们的英勇无畏。
颔联“月冷胡笳断,云低汉垒空”,进一步渲染战场的凄凉景象。月色寒冷,胡笳声断,象征着战斗的激烈与残酷;云层低垂,汉军营垒空旷,暗示士兵伤亡惨重,营地显得荒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杀、悲壮的氛围。
颈联“勋名身后别,边议眼前同”,转而探讨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勋名虽是战后才能评定的荣誉,但眼前的边防议题却需要立即解决。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枯木惟啼鸟,凄其向晚风”,以自然界的景象收束全诗。枯木上只有鸟儿啼叫,傍晚的风吹过,更加增添了凄凉之感。这不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寂的画面,也暗含了诗人对战争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牺牲者的哀悼之情。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客居何懒慢,过午尚科头。
老得医书喜,閒增诗债愁。
春寒风偃树,天晚雪明楼。
莫谓常漂泊,西来是壮游。
移得南山竹,冰霜见苦根。
春流触自响,清影羃何繁。
色蘸杯中绿,凉沾雨后痕。
邹枚此同赋,胜事即梁园。
郭西车马路,尘外薜萝园。
楼迥晴云合,庭閒秋草繁。
素心犹白鸟,幽事且芳樽。
地胜人多赋,青山谁并存。
迁客复行役,翩翩向代州。
尘飞随宦辙,云暝结边愁。
归鸟异乡树,悲笳何处楼。
黄花老山县,相待几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