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域,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翻译

李陵消失在胡地的沙漠中,苏武最终返回了汉朝家园。
遥远的五原关外,朔风吹过,雪花纷飞,打乱了边疆的花朵。
他一去就与家乡隔绝,只能长久叹息着思念回归。
大雁向西北方向飞去,传递书信,将他的消息带到天边。

注释

李陵:指西汉将领李陵,因战败降匈奴。
没:消失。
胡沙:指匈奴地区的大漠。
苏武:西汉使臣,坚守节操留居匈奴多年。
还:返回。
汉家:汉朝。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五原关:古代边关名。
朔雪:北方的雪。
乱:搅乱。
边花:边境地区的花草。
隔绝域:被隔绝在边远地区。
思归:思念回归故乡。
但:只。
长嗟:长久叹息。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其传递书信。
向西北:朝着西北方向。
飞书:飞翔的书信,指代传递信息。
报天涯:将消息传送到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开篇提到的“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是历史上的两次边塞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归来的赞美与怀念。在这一背景下,“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则描绘出边疆的荒凉景象,通过“迢迢”的长声字眼,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接着,“一去隔绝域,思归但长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留恋与哀叹。

最后两句“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则是借助大雁传递信息的古老习俗,表达了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寄托思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到遥远的家乡。在这里,“鸿雁”不仅是传书之物,更象征着诗人的心志和对故土的情愫。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辽阔,通过历史人物与边塞景致的结合,深化了游子思乡这一主题,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髀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