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安道》由宋代诗人汪梦斗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本真性情。
首句“世儒多误入旁门”,指出当今许多学者可能偏离了正道,陷入了一些次要或错误的学说之中。接着,“默坐求心谓道尊”表达了一种内省和自我探索的哲学态度,认为内心的静思默想是通往真理的高尚途径。
“知不兼行无实力,体非有用是空言”这两句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单纯的知识理解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持,就缺乏实质力量;而脱离了内在真实体验的理论,只是空洞的言论。这反映了作者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视。
“穷探天命理为主,尽得人彝性自存”进一步阐述了追求真理的过程应当以探究自然法则和人性本质为核心,通过深入理解宇宙规律和人类本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最后,“寄语寒毡分郑老,待提此话破昏昏”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些深刻的见解传递给像郑老这样的智者,期待他们的理解和共鸣,共同打破社会的混沌,寻求光明与智慧的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修养、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寻找真理和光明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智慧和真理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