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溪丙舍二首(其一)

何必萧骚赋远游,柴门流水日悠悠。

人逢末俗营三窟,天置吾侪自一邱。

儒不楚坑原自贱,书经秦火尚堪收。

羝羊自识藩间意,涕泪何须学楚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何必萧骚赋远游”,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并非为了赋诗而远行。接着“柴门流水日悠悠”描绘了一幅静谧祥和的画面,门前流水潺潺,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悠长而宁静。

“人逢末俗营三窟”,指出在社会风气败坏的末世,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构建多重保护机制,隐喻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人心的多疑。然而,“天置吾侪自一邱”,诗人又转而强调,大自然赋予了每个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无需过分忧虑,应顺应自然,找到内心的平静。

“儒不楚坑原自贱”,借用了历史典故,暗指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处境,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在动荡时代中可能被贬低的感慨。“书经秦火尚堪收”,则提到书籍在战火中幸存的故事,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坚韧生命力。

最后两句“羝羊自识藩间意,涕泪何须学楚囚”,通过比喻,羝羊在藩篱间自由自在,不需要像楚囚那样流下无谓的眼泪。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面对困境,应保持乐观与自由的心态,不必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

严绍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阳溪丙舍二首(其二)

烟波十里閒吾庐,曲曲芦花入小渠。

聊复艺蔬成野圃,偶然种竹即幽居。

鸿冥谁复争周粟,牛角常悬是汉书。

溪水粼粼试芳饵,豳风输我一竿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赠浦圣苞石塘山居

芸君失计逐骅骝,梁月清宵忆旧游。

怪是文坛收熟客,只今高阁束清流。

登峰极目三千里,长啸栖神十二楼。

换得湖山供笑傲,醉乡迟我并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顾子方故居

击筑悲歌记昔时,乌啼月落酒盈卮。

羊昙悔踏西州路,虎贲空余北海思。

池馆尚存书散尽,衣冠非故燕来迟。

田光刎首荆卿死,寂寞西风哭渐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与从侄留仙赤仙小憩寄畅园

群从期何所,终朝缅翠微。

雨余松鼠过,花落水禽飞。

读易啜清茗,题诗吟落晖。

溪山幽兴在,吾已憺忘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