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词

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

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

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

击桨溅红裳,同来采莲女。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

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

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

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

采莲复采莲,花尽恐伤藕。

拨棹出花去,女伴争前后。

舟中采莲女,岸上游冶子。

两意暂相窥,无由得双美。

妾欲向花语,花应对妾羞。

溪花与溪女,相妒几时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采莲词》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开篇即以轻快的节奏描绘了采莲女子在若耶溪边划船的情景,她们身着鲜艳的红衣,在碧波荡漾的水面映照下,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一句,巧妙地将采莲与采香联系起来,通过歌声的出现,营造了一种悠扬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了采莲女子内心的细腻情感。

接下来,“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击桨溅红裳,同来采莲女”,描绘了采莲女子们在荷花丛中穿梭的欢乐场景,笑声与水花相映成趣,展现了她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这一段则将画面转向了秋天的景色,碧绿的秋水、清香的荷花,以及悠闲的鸳鸯,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通过描写采莲女子之间的互动,暗示了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或许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爱情的憧憬。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最后两句表达了采莲女子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以及她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子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1)

文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

  • 字:休承
  • 号:文水
  • 籍贯:明湖广衡山
  • 生卒年:1501~1583

相关古诗词

送顾小川典籍使代还朝

星槎八月回,阊阖九天开。

暂弭吴门楫,同衔江上杯。

沧洲吾尚困,青琐尔真陪。

自怅风尘侣,还怜霄汉才。

清秋枫叶赤,离思杳难裁。

既愁津树远,复恨逝波催。

他时相忆处,明月照疏梅。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追和元云林倪徵君江南春词

三月江南荐樱笋,鵁鶄鸂鶒回塘静。

蛛丝萦空网落花,云母屏寒浸娇影。

帘外沈沈春雾寒,绿萝欲覆花间井。

泥金小扇障纱巾,画桥紫陌踏芳尘。

林花开迟水流急,江鸭对眠莎草湿。

吴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

杨柳烟笼万家邑,柳下王孙为谁立。

幽渚泥香生绿萍,閒看梁燕垒经营。

形式: 古风

湘江有怀

湘江湘水深如许,隔岸佳人隔花语。

语罢月明秋满天,断续猿声何处所。

旅魂夜夜到乡关,觉后相思仍楚山。

几番欲买君王棹,愁见湘姬竹上斑。

形式: 古风

送崔德卿北上

寂寞一杯酒,送君千里行。

邮亭不折柳,上苑好闻莺。

崔君少年不得意,肮脏江湖弄烟水。

晚将经济入承明,歘见风烟五云起。

吴王城边秋雨晴,长河八月波涛平。

丈夫晚达君莫恨,今日朝廷重老成。

形式: 古风